“石佛”海强
朱建焕
“石佛”这个称号对于棋迷来说并不陌生,它经常用来称呼韩国著名棋手李昌镐。不过我们口中的“石佛”另有其人,指的是我们小区的海强。给海强这个连他自己也不明就里的绰号是有原因的,不仅因为年轻时候的他,站直身子跟李昌镐外貌神似,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两个人平时都神态严肃,尤其在下棋的时候,入定的表情并无二致。
只可惜我们很难看到海强站直身子,大多数时间,他都佝偻着腰,身体与地面呈平行状态。据他老婆志芬解释,小时候的一场发烧,没有引起父母足够重视而错过就医的最佳时机,给他带来说话结巴的同时还留下身体弯曲的后遗症。
所幸的是,那场发烧没有给他的智力造成任何影响,相反,他的数学思维在同龄人中鹤立鸡群,这也是他无师自通喜欢下围棋的根本原因。据说,他当年高考成绩完全够得上重点大学,只不过在体检这一关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被无情刷了下来。
我无法脑补高考落榜的他如何从失落中调整过来,又如何重新认识善良淳朴的农村姑娘志芬成家立业,更如何培养女儿思敏完成学业过上幸福的生活。
屈指一算,认识“石佛”海强并不间断,与他切磋围棋已经有二十五个年头了,从最初的他能够让我五子四子赢多输少,演变成前几年的让两子一子稍占上风,到现在两人猜先平走难分伯仲,这一过程中并非是他的围棋水平有所下降,而是与他的朝夕对弈使我在思维上慢慢跟他渐行渐近了。
说实话,海强围棋上的大局观并不突出,然而计算力的精准出类拔萃。他因为身体带残却数学头脑特别出众,反而给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他能够做到心无旁骛,仿佛就是战国棋手弈秋手下那个学生,即使大雁飞过也不会转睛。
与他对杀容不得半点马虎,好几次我在局面占优的情况下得意忘形,要么与周围棋迷讨论招数如何精妙,要么转头去看手机,生怕错过回复重要的信息,这个时候的“石佛”海强,完全不会理会别人对他漏招的指摘或劝他投子认输的议论,更不会去对付手机,事实上他至今还不会使用智能机,微信、抖音、DeepSeek等先进软件对他来说更是天方夜谭。
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经常笑他是名副其实不食人间烟火的“石佛”,进而怀疑,这样不通人情世故的他如何能活到如今的花甲之年。
然而,就在我们对他掉以轻心的时候,“目中无人”的他往往能够在逆境中找到出路,要么运用弃子战术反手一击围歼我的一条大龙扭败为胜,要么使用倒脱靴、接不归、刀把五等令人意想不到的招法让我功亏一篑。直到我目瞪口呆哀叹“大意失荆州”,他一直木然的脸上才会露出些许难得一见的微笑。
周围观众与我一样,也想不到他能起死回生,这里不仅关乎棋艺,更主要的是佩服他的心理强大。“局中局外两沉吟,犹是人间胜负心”,也许就在我们聚焦胜败得失的时候,饱受命运打击的他更多在享受棋局的每个瞬间。
海强的人生也是如此,身体正常的志芬对他不离不弃,在生活中对他照料备至,让对生活质量不甚讲究的他衣食无忧,他们的女儿思敏更是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虽然木讷寡言的他从来没有端起架子,对她正儿八经讲解人生道理和规划人生蓝图,但重点大学毕业后成为公务员的她非常孝顺,给了他一般正常人都不容易享有的生活底气。
志芬和思敏也不是对他毫无抱怨,知道他江山易改,棋性难移,但出于担心他的健康,对他还是有些意见。海强对围棋象棋的过分痴迷,中饭和晚饭饭点来临之际,如同“石佛”的他还是不肯结束手谈,一定要与像我这样的对手博弈得昏天黑地,有时杀红了眼,他还会废寝忘食,站起来用结结巴巴的话语主动提议再来一盘,决一雌雄。
据说晋朝王质上石室山伐木,见仙人弈棋,他斜靠古树闲观棋局,直到自己随身携带的斧头烂掉,还沉浸棋局流连忘返。海强在下棋的专注度上完全可以与王质匹敌,好几次他因为下棋而忘记了家里正炖的脚爪蹄髈,有一次把高压锅锅底烧穿,差一点酿成火灾,惹得志芬对他无可奈何地连连摇头。
人生苦短,芸芸众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凡尘琐事里,真正独属于自己的时间,能让我们享受快乐的时间,少之又少。著名作家余华曾经说过“所谓中年危机,真正让人焦虑的,不是孤单,不是贫穷,更不是衰老,而是人到中年你才发现,你从来没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活过。”
我不知道我到海强的年纪,是不是会涌出如此的慨叹,但我可以断言,痴迷于别称“忘忧”的围棋游戏,海强肯定不会产生这样的人生遗憾,因为他一直在用他喜欢的方式度过每分每秒,而且似乎他的生活比用尽心机的他人更加幸运和纯粹,这也许是他又一个被称为“石佛”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