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浙江代表委员和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鼓足干劲勇挑大梁 为全国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本报记者 夏丹 肖淙文 蒋欣如 李攀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浙江代表委员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作为经济大省,浙江同样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而我今年的提案就是关于产学研一体化的。”全国政协委员、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兴奋地说。他进一步解释说,现今的国际形势下,科技创新的竞争、产业创新的竞争,还包括人才教育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通过打通产学研一体化的瓶颈,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结合刻不容缓。浙江民营经济发达、科教实力不俗,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同在北京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周迪,第一时间将相关消息分享给了杭州总部的公司管理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绝非孤立的行为,而是一个涉及多方协同、深度融合的系统性工程。”他说,宇视科技一直力求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近期,公司正将DeepSeek和自研的行业大模型“梧桐”进行融合,让大模型能力价值落地到以智慧城市为核心的真实应用场景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积极的行动,主动融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大潮。”他说。
经济体量大,向前发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动力。浙江是靠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没有改革就没有浙江的今天,也就没有浙江的明天。“作为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温州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推出了‘两个健康’集成改革、数据得地等多项全国推广的改革举措,连续三年蝉联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城市。”温州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梁彬说,总书记强调“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家暖心、为改革者打气。他表示,将紧紧围绕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好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以“小切口、大撬动”的改革思维、务实举措,靶向破解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卡点问题,努力让民营企业有感有得,打响“温暖营商”品牌。
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对此,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汪光年深有感触地说,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设立的,20多年来始终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区域创新发展。“总书记指出,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中主动作为、协同联动。我们立足浙江,理应在浙江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扛起更大担当、发挥更大作用。”他说,研究院将持续导入清华大学优质资源,做强柔性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同时,全面推进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浙江)建设,与更多浙江龙头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
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要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自2021年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使命以来,浙江在推进共同富裕方面作出了不少有成效的探索。当前,全省上下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总书记强调,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这为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金华金义新区管委会主任、金东区委书记黄国钧振奋地说,近年来,金东区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理念、方法和机制,将着眼点从村庄个体建设转为组团式、片区化发展,先后打造了八仙积道、悠游北山等“最美共富带”,形成了一批可持续造血、有内生动力的乡村振兴样板项目,切实带动农村群众增收致富。
经济大省挑大梁,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总书记指出,各级党组织要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广大党员干部要勇挑重担、开拓进取,这为我们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人大代表,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明深有体会。在他看来,20多年来棠棣村从“后进村”变为“明星村”,靠的就是党建引领,村党组织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一意发展经济、建设家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吸引优秀人才和企业参与乡村建设,不断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他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