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文章导航

保持战略定力寻新路

——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当前,浙江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面对风云变幻、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浙江如何谋篇布局,走出新路?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

  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

  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可能对我国贸易、科技等领域造成更大冲击。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当前的挑战?

  郑永年:首先,我们要正视当前面临的竞争态势。在以人工智能为重要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下,中国凭借对外开放和科技创新,已然跻身国际竞争的第一梯队。可以预见,这种竞争形势将会是一种常态。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不用惊讶,先看一看、等一等,从容、理性地处理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可靠、稳定的力量,以赢得其他国家的信任。现在世界需要稳定,需要确定性。

  其次,要正确认识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美国当前推行的是普遍关税政策,对很多国家都一样。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地位已比较稳固,经过七八年的磨合,我们的经济韧性已经出来了。同时,普遍关税政策的效果到底会怎么样,我们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因为这一政策可能也会限制其自身的发展,进而产生很多问题,比如劳工问题、通胀问题等等。很显然,贸易对谁都有好处,把自己封闭起来的国家最终都会失败。

  在单边开放中探寻新路

  记者:您在多年前就提出了单边开放的主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您认为应如何贯彻这一要求?

  郑永年:单边开放是根据需要主动向世界开放的重要形式,实际上是双向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是国际化的。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最大的国际公共品,我们跟所有的国家打交道,跟有的国家直接贸易少了,但通过其他国家的间接贸易可能会多起来。开放的道路很宽广,没有必要把投资或贸易对象“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跟单一市场的经贸往来相当密切,现在可以寻找新的路径。他们限制投资或贸易,但限制不了我们的资本流向东南亚、中东、欧洲、非洲等地区。作为对外开放前沿省份的浙江,要积极参与到单边开放中,利用好“一带一路”倡议,让更多的企业走向世界,进一步拓展东盟、欧盟等市场。

  把眼光投向国内大市场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您认为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同时,怎样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作用?

  郑永年: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要面向国际市场,也要把眼光投向国内大市场。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各地应注重相互之间的开放,当务之急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我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在扩大开放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更高水平上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为此,应该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打破东西部地区、南北方地区之间的市场壁垒,让生产要素充分流通起来。比如,东部地区有资本优势、产业优势、管理优势,而西部地区则有土地优势、劳动力优势,应实现优势互补,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

  聚焦科技创新和“导师制服务”

  记者:当前,浙江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结合浙江实际,您有哪些建议?

  郑永年:在全国范围内,浙江在对外开放上积累了许多优势:一是劳动分工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经济密度也较高;二是浙江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更大范围内获得了资源要素的配置能力,发展了“浙江人经济”和“地瓜经济”;三是在科技创新上不断突破,通过新技术、新产品积极抢占海外市场。因此,浙江可以扬长避短,加强上述优势,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我认为可以聚焦两点:一是狠抓科技创新。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其往“专、精、特、新”方向努力,不断提高劳动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二是进一步明确政府和企业的定位。政府负责构建生态,企业负责培育业态。政府可提供“导师制服务”,像博士生导师一样,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指导,构建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生态;同时,坚持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让企业在自由的环境中发展多样化业态。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ICP备:浙B2-20080242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628号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0004 保持战略定力寻新路 2025-03-07 27354449 2 2025年03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