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文化特派员搭起平台,乡村好戏连台——

村民家门口过戏瘾

  本报武义10月16日电 (记者 王璐怡 陆欣) “试穿戏服的往左边排,右边是戏剧妆造体验……”16日夜幕低垂,武义县熟溪街道溪里村文化礼堂内,一场名为“溪里有戏”的传统戏剧展演活动正在热闹进行。与以往演出不同,这次活动特别为观众设置了婺剧妆造和服饰体验环节。戏未开场,体验区已经排起了长队。

  揉油彩、上眼影、描黛眉……上妆完毕,村民祝巧美换好戏服,又束发戴上女王盔,摇身一变就成了婺剧武旦穆桂英。“今天终于有机会亲身体验了一把。”听闻这次娘家溪里村有戏剧展演活动,祝巧美特地赶了回来参与。

  随着一声锣鼓响,台上好戏正式开演。当地婺剧团专业演员带来了独具韵味的婺剧彩唱《婺剧僧尼会选段》《我祖上本也是簪缨之家》,折子戏经典剧目《洞房花烛夜》《贤媳教婆》接连上演。220个座位的文化礼堂座无虚席,连两侧过道都站满了人。

  “我们武义人爱看戏,锣鼓一响,脚底发痒。”溪里村党支部书记贺映辉说,这次活动吸引了很多周边村民赶来,老百姓能在家门口就听到看到高质量的戏剧,还能亲身装扮一番,多亏了派驻该村的省级文化特派员、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干部石小倩的策划助力。

  来到溪里,石小倩就发现当地村民对戏曲有很高的热情。早在2019年,武义县文化馆就根据各村特色在全县实施文艺驿站工程,溪里村从那时起就有了戏曲驿站。由于资源有限,村庄戏曲队伍发展缓慢,平时也很少开展演出。

  怎样在丰富乡村文化形式的同时,传承和弘扬更多传统优秀戏剧文化?“溪里有戏”系列活动应运而生。这也是石小倩作为省级文化特派员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她找到“娘家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相关专家,同时又结合武义县文化馆等资源,列出计划——每两个月举办一次戏剧展演,每场活动不光有演出,还会设置特色的互动环节,加强群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更多人沉浸式了解和喜爱传统戏剧,也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石小倩说,接下来还将安排昆曲、越剧等不同戏剧专场。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村民家门口过戏瘾 2024-10-17 27140694 2 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