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专版

江北 奋楫扬帆四十载 改革潮涌启新程

  改革风帆劲,创新逐浪高。

  宁波市江北区,面积208平方公里,自1984年建区以来,打“创新牌”、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实现了从“小区、郊区”向工业大区、品质城区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小政府大服务”“小区域大发展”等体制机制优势,并通过举办中华慈孝节、打造中国—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主阵地”向世界展示江北的精彩蝶变。

  从1984年到去年,江北经济实力不断壮大。1984年全区社会总产值仅为2.3亿元,去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0.2亿元,经济总量跨越式攀升;财政总收入从零起步,如今已达到188.3亿元。城乡居民的口袋一年比一年鼓,1984年全区居民每人年平均生活费收入为643元,农民集体收益分配年人均收入为516元;去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1万元。

  解发展之忧,唯有改革;塑领先之势,唯有改革!面向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江北将充分调动“敢”和“干”的劲头、激发“闯”和“创”的锐气,聚焦加快高质量发展、创新高效能治理、塑造高品质生活、促进高水平共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争先作示范,奋力谱写“打造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城区”改革新篇章。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

  特色产业聚链成群

  近年来,依托“膜幻动力小镇”创新“宁波江北高新区”省级高新区优势平台,江北集聚了长阳科技、江北激智、惠之星、激阳新材料等一批光学膜龙头企业及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逐步打破了国外在高端膜材料方面的长期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全面实现了该产业的进口替代。数据显示,去年,江北膜产业实现产值30.6亿元,同比增长16%。

  当前,由长阳科技、激智科技及惠之星共同牵头,联合行业骨干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成立的浙江省功能膜材料(光电)创新中心正式启用,开启了促进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加快“卡脖子”材料国产化替代的步伐。如今,该创新中心正围绕光学功能膜材料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有效加速光电功能膜材料领域前沿技术的重点开发、关键核心技术的成果转化。

  这种以创新引领发展的基因一直是江北经济发展的底色。去年1月,由江北区政府主导,柯力传感作为“链主”企业,联合其他生态企业共同建设的省级智能传感器产业大脑上线,服务企业已超2000家,上线应用场景60个,带动区域智能传感产业链产值突破170亿元。

  同时,江北还大力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以数实融合变革激发活力,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工程,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排名全省前列,爱柯迪、三星智能还分别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受制于工业用地稀缺等“成长烦恼”,作为中心城区,江北必须走高效高端高能级的都市工业发展之路。近年来,江北创新体制机制,多模式推进工业“二次开发”,主要以企业自主开发、国资收购整体开发、政府统一收储再开发三种模式为重点。截至目前,全区共计实施增容项目52个,可新增产业空间140万平方米。同时,该区实施数字产业化发展与产业数字化转型并举,推动企业嫁接数字经济“硬核”力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因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成效明显,江北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1次,连续四年荣获市政府督查激励。

  江北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积极推动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国电投氢能研究院、国科宁波生命与健康产业研究院、浙大工研院等科研平台全面融入该区经济主战场,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研发动力源。

  去年,江北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1.8亿元,同比增长12.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增速均居宁波首位。近日,我省公布了新划定的工业大县(市、区)名单,江北名列其中。

  围绕“高质量推动GDP破千亿”的目标,江北将继续以创新为引领,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扩量,加快打造“两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的都市经济高地。

  打造更高能级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则是江北接下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点所在。江北将加速构建“133”产业集群体系。“1个6百亿产业集群”是指大力发展以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稀土磁性材料、功能膜材料为主的、具有突出规模效应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到2027年力争集群产值破600亿元;继续推动高端装备、高端汽车零部件、智能传感等3大重点产业集群,新能源、生命健康、软件与互联网等3大新兴产业迈入发展快车道。

  深化政务增值服务

  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

  政务服务“一件事”集成改革被评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入选全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为全省7个试点区(县、市)之一;政府透明度指数排名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三……这是江北交出的关于营商环境的成绩单。

  早在2012年,江北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服务经理人”长效机制,干部一对一跟踪服务企业,宣传解读惠企政策,落实抓好减税降费,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去年,江北再次升级完善该机制,确保规上企业服务全覆盖,确保每两月走访企业一次。

  近年来,江北创新推动政务服务“一件事”集成改革,首创事项梳理综合集成法,从个人办事、企业办事、单位办事、项目审批4类不同办理主体视角,理清理全办事“组件”。如围绕企业从开办到注销全生命周期,梳理“我要开办了”“我要市场准入了”等12类办事场景,涉及3045个相关政务服务事项。

  去年6月,江北被列为全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江北精准分析辖区内六大重点产业链政务服务需求,聚焦项目关键节点,订制政务服务“一链一方案”,以增值服务赋能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以直播电商产业链政务服务方案为例,对场、货、人、播中、播后五个环节,以及内容体系、支撑体系、服务体系三个方面都进行了详细规划。在宁波(前洋)直播中心,依托这一流程,直播人才、技术保障、售后服务等方面都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

  数据显示,去年,该区新引进直播电商企业59家,带动线上销售额超650亿元;新引进400名优质主播,培训5000余名直播人员,腾挪出前洋E商小镇客厅、中策18号楼等商务楼宇20余万平方米场地作为直播经济的空间载体。

  去年,通过优化政务服务,江北助力该区工业产业的两大核心产业产值增长了15%以上,目前已招引落地产业链相关项目20多个。

  江北今年还聚焦服务重点投资项目,瞄准项目审批的10个关键节点,打造“一节点一方案”。其中包括在竣工验收节点方面率先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办理一张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但涉及多个单位工程的工业建筑项目,纳入分期验收适用范围,解企业项目开工投产之急。

  目前,这项改革惠及宁波华翔等产业项目17个。江北区省级“千项万亿”重大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已超100%。

  接下来,江北将继续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为牵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企业精准服务,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快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

  发展品质稳步提升

  历史上,江北一直是宁波重要的“菜篮子”和“米袋子”。

  改革开放以来,江北聚力高水平城乡融合,以打造精致城区、建设和美乡村为牵引,进一步打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壁垒,抓实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省级试点,3年来招引落地近20个市场化运作的农文旅融合项目,当前城乡发展均衡、面貌品质日新月异,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85.6%,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5.39平方公里,去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值缩小至1.62,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全市最好、全省居前。

  江北举全区之力启动宁波文创港建设,客厅一期自运营以来,吸引了字节跳动、滴滴出行、飞雨传媒等知名企业注册入驻,今年8月,二期(数字文创特色产业园)项目竣工交付,目前正在招商中。同时,江北加速加码慈城古县城保护开发,累计完成投资约66亿元,保护整治项目占地约70万平方米。两大平台全面破题,江北的城市框架和城市功能明显提升。

  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振兴是关键。以洪塘街道鞍山村为例,该村以“乡野办公”作为未来乡村发展的切入点,成立强村公司,引入12家城市业态,融合田园营地、户外徒步、农事体验等新场景,目前,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

  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澎湃动能”,更是推动城乡从“统筹”走向“融合”。从老旧小区改造翻新到未来社区服务升级,从公路修建到全域路网格局基本形成……走在江北大地上,每一个变化的背后无不回响着江北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的铿锵足音。

  江北还聚力高品质公共服务,探索构建“人口—设施”精准配置机制,迭代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优学江北”“健康江北”“乐业江北”等幸福民生品牌越擦越亮,获评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未来,江北将以新时代“千万工程”为统领,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发展所需与群众所盼相结合,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专家看江北】

  作为中心城区、宁波面积最小的区,江北发展“天赋”并不突出。但就是这样一个“资质平平”的地方,40年来,江北冲破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天花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弄潮四十载,江北完成了从劳动力驱动到资本驱动再到技术驱动的多重动能转换。目前在江北,平均32家规上工业企业里就有一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同时江北已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小巨人”企业数量占辖区规上企业比重名列全市前茅。这背后是以“宁波帮”精神、工匠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优势。

  江北是宁波最早通商开埠的地方,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的“宁波帮”,创造了风起云涌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直至今天,这种开拓精神依旧深植于宁波的城市命脉,与宁波的建设发展息息相关。面向未来,江北既需放大这些文化优势,更需要培育更多勇于冒险、敢于打破常规的海派思维,以开拓创新顺势而进,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未来已来,展望下一个新江北。要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变量”,加快实现外来流入人口的结构优化,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吸引能力,促人才“变量”转为新质生产力“实量”。要想充分释放人才活力,实现新质生产力新的跃升,对人才的引进吸收不应局限于传统模式,而应在构筑平台、营造氛围、培育主体等方面加倍用力,让更多的人才贤士涌入江北,共同执笔书写崭新华章。

  ——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宁波市区域经济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宁波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 金祥荣

  (本版图片由江北区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3 江北 奋楫扬帆四十载 改革潮涌启新程 2024-09-27 浙江日报2024-09-2700008;浙江日报2024-09-2700009;浙江日报2024-09-2700022;浙江日报2024-09-2700023;浙江日报2024-09-2700027 2 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