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 以高效改革为海岛发展蓄势赋能
赵琛璋 王 俊
潮起东海滨,改革之势奔涌。
温州市委、市政府此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五城三园”(海上花园)建设工作时提出,温州打造拥江滨海花园城市方向在海,海上花园是点睛之笔;发展新质生产力潜力在海,海上花园是先发之地;建设开放大通道命脉在海,海上花园是战略之要。
海洋是温州洞头的最大优势、最大潜力、最大发展空间。牢记殷殷嘱托,首次被纳入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的洞头,聚焦强城、兴港、旺旅,以改革驱动海洋经济发展,不断激发“海霞精神”力量,加快建设海上花园,努力为温州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增色添彩。
改出澎湃动力 为发展赋能
温州洞头“蓝色海湾”整治作为典型案例获自然资源部推介;社会资本参与“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做法被写入《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探索实践“洞头诸湾·共富海上花园”EOD模式,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
因海而兴的洞头,多年来,立足海上花园建设定位,依靠海洋环境优势,做足“海”字文章,通过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
海洋海岛生态的持续改善,让海岛群众换了一种方式“靠海吃海”,走出了一条既彰显海韵、又留住乡愁的绿色发展道路。截至目前,洞头共修复10个被过度挖掘、侵蚀退化的沙砾滩,面积15万平方米,累计修复岸线23.73公里;形成15个民宿村集群、民宿684家,民宿村户均年收入超15万元。以此为契机,洞头加快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岛,推进国有景区年轻化改造项目,开演国内首部海上实景演艺秀《向洞头》,统筹推进省海岛公园、省级旅游度假区等高级别旅游品牌创建。
曾经的小渔村,如今已成为旅游网红打卡地。利用302个海岛的资源禀赋,以“一岛一主题、一岛一特色”差异化发展为目标,洞头谋划招引一大批文旅项目,实现了从“岛上游”向“海上游”拓展,从“白天游”向“晚上游”延伸,从“观光游”向“时尚游”转变。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洞头累计接待游客274万人次,同比增长3.46%,其中过夜游客115.72万人次,同比增长9.25%。
紧盯企业需求小切口,洞头以最大诚意,多举措推动营商环境焕发更大活力和动能。谋划构建“1+3+N”企服格局,汇聚发改、科技等13家涉企服务力量,归集市场、社会侧机构28家,建立起高效问题闭环处置机制;聚焦科创企业融资难题,为企业科技研发“上保险”;围绕商事登记、场地、用工、经营、权益保护、注销等重点环节,让开办民宿更容易;洞头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围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全面落地261项增值服务事项,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进一步增强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增值化为企服务新生态的加速构建,推动洞头产业转型升级再提速。
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项目核心区已明确落户洞头,达产后最高可满足每年660万千瓦深远海风电资源开发需求,具备辐射华东乃至全国的供应能力;投资12亿元的全国单体最大智慧化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投资24亿元的华港LNG项目(一期)建成投产;投资10亿元的海上风电总部及总装基地项目(一期)今年内建成投产;投资29亿元的洞头2号海上风电场项目争取今年内主体开工……
总投资78.5亿元的甬莞高速洞头支线项目开工;S211省道洞头峡跨海大桥合龙在即;状元岙港区5#—6#泊位主体完工,建成浙南等级最高的深水航道……眼下的洞头正全面推进“外快交通、内畅交通、海上交通、旅游交通、惠民交通、美丽交通、智慧交通、平安交通”建设,谋划形成“三纵三横、三铁三港”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骨架,30分钟抵达温州东枢纽、45分钟抵达中心城区、2小时通达长三角核心城区的交通时空圈“呼之欲出”。
下一步,洞头将聚焦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以海上风电母港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加快打造高能级海洋科创平台,形成“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服务环境”创新生态圈。以浙南冷链物流中心等一批高能级产业项目作为基础支撑,构建通道、物流、产业融合互促的新格局。创新渔港经济区发展模式,健全渔港渔旅融合可持续发展机制,加快建成未来渔港数字化平台,激发渔港经济发展新动能。深化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创新布局业态招店引流方式,以多元化组合吸引游客;规划旅游赛事,打造旅游淡季“海岛狂欢季”。
办好“幸福要事” 为民生解难
改革成果“看得见”“摸得着”,百姓喜闻乐见。近年来,洞头区坚持将民生小事,当成“幸福要事”来办,让海岛群众更有获得感,成为浙江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生动缩影。
“出海作业,再不用担心缺药了。”随着东海全面开渔,对家住洞头区北岙街道的渔民章忠林来说,今年出海作业更安心了。
洞头现有从事远洋渔业捕捞的渔民有近3000人。此前因医保单次购药限制,一些长期出海作业的渔民常为带药发愁。今年8月,温州市医疗保障局洞头分局以增值医保服务为切入点,联动卫健等相关部门,实地走访、登船问需,探索实施“渔民长期出海带药备案”制度。不少像章忠林一样从事远洋渔业捕捞且有长期用药需求的渔民,如今多了份“医”靠。
渔民出海有保障,渔嫂致富添路径。
渔嫂就业难,此前群众多有反映。为此,洞头亮出“渔家厨娘”新招牌,开设“渔家厨娘”技能提升班,采取“小班化教学、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授课模式,帮助渔嫂提高烹美食、讲故事、说旅游的技能水平,打造“渔家厨娘”队伍。累计培育的800余位厨娘中,近70%为中低收入群体,既带动了就业,又为民宿产业、文旅发展盘活人力资源。
渔家厨娘队伍的壮大,也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带来更多可能。洞头深入推进“三支队伍”建设,坚持党建引领,整合洞头区总工会、东屏街道等资源合力成立渔家厨娘渔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各成员以资金或技术形式入股,每个业务板块都有一位带头人,既分组协作,又集中调配。”合作社负责人陈素李介绍,合作社目前面向洞头全域统一接单、派单,除常态化举办厝边村宴外,还推出厨娘研学、厨娘小包团、上门代厨、伴手礼制作、社区团购等业务。
业务越来越多,厨娘的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融合风情晚会、市集等体验活动的主题村宴,更成为当地引流旺旅的新手段。东岙顶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村宴举办期间,当地60多家民宿的平均入住率能达到80%以上,较平日增加约三成。
民生无小事。为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洞头区创新推出“幸福要事”行动,围绕便民利民、结对帮困、交通出行、基础设施、群众活动、公共服务、环境改善等七个方面,采用“线下走访问需+线上智能采集”,常态化梳理归集群众急难愁盼关键小事,打造“幸福要事”诉求库,动态办成1652件“幸福要事”,让海岛群众生活提质、幸福加码。
弘扬“海霞精神” 为治理提效
一说到洞头,大家自然而然会联想到“海霞”。“海霞精神”是洞头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成功捧回全国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夺得全省首批“二星平安金鼎”,实现省平安区“十九连创”……回望20年来平安建设之路,洞头将“海霞精神”的实践,从“军民联防守海疆”向“干群联防保平安”转型,“干群联防、就地化解”成为“海上枫桥”的鲜明标识。20年来,全区矛调成功率达99.5%,其中九成以上有民间力量参与。
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洞头组建由公安、“海霞妈妈”、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等力量构成的“红绿蓝”三色巡防队,融入平安巡逻、矛调化解、应急救援等领域。
作为温州市唯一的海岛区,洞头区海域面积2709平方公里、岛屿302个,有各类船舶1300余艘,涉海涉渔从业人员7800多人。近年来,洞头聚力破解海区治理执法力量散、矛盾纠纷多、救助能力弱等问题,大力实施海区治理综合集成改革,设立“海上一支队伍管执法”,整合公安、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涉海涉渔职能部门12家,归集海上执法“一件事”435项,实现海上执法“一个口子对外、一个口径指挥、一支队伍运行”。
运用数字化赋能改革智治,创研“海翼”智控平台等智慧化治理手段,实现对海上关键部位及船舶的“全息感知、云上监控”,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通过建立“村社议事”模式、推广“两地双评议”机制等举措,让老百姓自己的事自己商量解决,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面。
经过60多年的不断传承,“海霞精神”如同一面旗、一团火、一盏灯,辐射感召着更多人。海霞妈妈志愿者服务总队、海霞女子电力服务队、海霞顺风车联盟、海霞女子散文社、红十字海霞应急救援队……越来越多的洞头人以“海霞”的名义上孤岛、走渔村、进企业、到社区,开展各类公益服务活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海霞”的内涵。
以海霞精神引领实施文化基因激活工程也在谋划中。在文化事业、文旅产业等方面开展社会化应用,迭代海霞国防体验、海霞军营开放日、海霞红歌等IP场景,推动“海霞精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深化全域“研学+旅游”融合发展体系,推进与贝雕、渔民画等特色工艺品转化延展,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多方联动的发展路径,提升文化影响力。
眼下,温州“强城行动”战鼓越擂越响,伴随着奋力冲刺万亿级地区生产总值、千万级常住人口“双万”的铿锵脚步,洞头提出以“强城、兴港、旺旅”为支撑,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而这一宏伟蓝图的实现,更离不开新时代“海霞精神”的引领与激励。
如何以改革激发“海霞精神”力量?洞头想到了“家”这个社会基本单元。今年以来,洞头在全域范围内深入开展“海霞精神”引领“好家风”建设,通过组织开设“好家风 好传承”专题专栏、建立“好家风”家庭“一户一档”、提升“好家风”家庭信用等级等举措,形成“家家立家规、户户传家风、人人当海霞、人人是海霞”的良好社会氛围。
以改革持续推动产业聚变、赋能城市蝶变、加快幸福跃变,扬帆破浪的洞头,正加速推动建设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
(本版图片由洞头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