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深读

银雁展翅 点亮余晖

“银色人才”唱响最美“夕阳红”

  离国庆长假不到一周,建德市航头镇航川村的400多张“139”民宿床位已基本订出,客源最北来自黑龙江,最南来自广东。

  何谓“139”?一人住一晚吃三餐,散客139元一天,10人成团每位99元一天。这套吸引大流量的方案,是退休干部、乡村振兴特派员陈友明在建德市老干部“银色人才”恳谈会上提出的。“村里房子越造越大,人却越住越少,‘空心率’越来越高。人气聚起来,乡村才能火起来。”陈友明从市场行情、运营模式仔细盘算,“民宿定价只要保本就行,关键是引流进村,拉动旅居业态、农副产品畅销起来。”

  一年多时间,航川民宿迎来了从0到1的跨越式发展。当地老干部局专辟办公场所成立“139工作室”,集结了一批对乡村振兴有想法有热情的老同志,专人专岗司职市场调查、民宿营销、供应链对接等事务。第一期14家民宿月均增收3万余元,总营业收入达500万余元。眼下第二期27家民宿初具规模,下一个小目标是今年吸引住宿游客5万人次,让美景变钱景。

  在浙江,像“139工作室”这样的“银雁”聚力故事比比皆是。今年,全省深入实施“银领助力”争先工程,持续深化发挥“银色人才”共富助力进乡村资源优势。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积极组建“银色人才”团队,创设“银色人才”工作站(室)等,进一步夯实作用发挥阵地,完善银色人才链,组织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助力全省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助力解决基层“成长的烦恼”。

  “银色人才”如何助力发展?聚力有何创新举措?怎样高效实现双向奔赴?记者深入探访。

“银领助力”贡献大智慧

  价格上不去,有没有人分析问题?购买力下降,有没有人开拓渠道?影响力减弱,有没有人带头吆喝?面对海宁袜业一度面临“跑不动”“压箱底”的困境,当地老干部局“银色人才”工作专班吸收了一批熟悉市场渠道、了解产业发展的老同志返乡助力,琢磨着把他们满肚子的经验用来破解营商环境的难题。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在海宁经济开发区时尚产业园里,街道退休支部书记褚关泉和支部委员韩双全商量着把户外圈一群“老炮儿”请来试穿,面对面向袜企负责人提需求。一名探险队员告诉金百利袜业董事长徐勇,在荒漠会碰到特别细小的刺,刺到脚很难受;一位攀岩爱好者表示,脚趾在岩壁上非常需要抓地力……于是,袜企在户外袜款上增加了防刺穿多功能胶底,还将袜子前端设计成五个独立分趾,成了不穿鞋就能“飞岩走壁”的“天足袜”。

  通过老同志“穿针引线”,这双袜子在海宁跑出新赛道。记者来到浙江针永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只见全自动织袜机轰隆隆运转,24小时“不停机”,单个车间每天生产的精品潮袜可达5万双,企业负责人笑着说:“很多省外客商被褚关泉带来参观,当场下订单,不得不说,酒是陈的香,姜是老的辣!”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银领助力”争先工程实施以来,像褚关泉这样的“银雁”们,积极参与六大行动,在政策指引下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长者优势,在帮扶、关爱、兴文、助企、返乡、治理等各个领域贡献智慧力量。

  “银色人才”的工作能力、社会经验在经年累月的积累中成为社会的稀缺资源,特别是在教育、科技等专业性极强的领域。

  这几天,年近八旬的“魔法爷爷”忻元华正忙着为宁波银龄教师再赴大凉山支教做准备。他从原宁波高等专科学校(现宁波工程学院)退休后,听说招募支教志愿者立即报名,几年来奔赴5个省24所学校,从一个人“单兵作战”到夫妻俩比肩而行,再到一群人群策群力,以他为代表的宁波老教师组建银龄教师支教团队,为3万多名偏远地区学生带去精彩纷呈的教学。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喜德中学的孩子们就是他们帮扶的群体之一。该校生物老师杨茹给记者发来了一段视频:下午5时,6张课桌围成半圆形,几十名少年目不转睛盯着忻元华,这位头发花白的七旬老教师插入电火花装置,揿下开关,2秒钟后“砰”的一声,瓶子飞射,引发孩子们一阵惊呼。这是忻元华用两年时间自制的简易高压装置,用于模拟火箭发射。

  “忻校长的‘魔法’教学视频,我全都拍成短片存着,有3分钟制冰、磁悬浮飘起苹果等,使用的材料却只是牛奶盒、圆珠笔芯这类不起眼的废旧物品。”杨茹感叹:“让我们乡村的孩子大开眼界!”

  从探索实践来看,浙江各地在实施“银领助力”争先工程中,始终树牢“人人尽展其才”的理念,全面推进“银色人才”共富助力进乡村的排摸聚合,确保遴选出来的“银色人才”在相匹配的领域中发挥最大优势作用。舟山市依托银领党支部吸纳近4000名老干部,带动上万名老人活跃在“小岛你好”共富一线;绍兴市柯桥区开展“银色人才”共富助力进乡村,挑选懂经济、有专长的老干部做“共富指导员”,有针对性地帮助村集体解决发展难题。

  越来越多的“银雁”走上了志愿服务之路,问他们累不累?天台县银发导游团成员、退休干部陆树栋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退休后当‘银导’,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养老模式。”

“银色舞台”汇聚正能量

  浙江“银色人才”的各项志愿服务得以常态长效,绝不仅仅是一人一时一势。各地通过探索机制、建立阵地,凝聚“银色人才”共富助力进乡村的磅礴力量。

  今年5月,浙江省首个独立空间、独立运作的“银色人才”共富助力进乡村服务站在泰顺县揭牌成立,为泰顺县老干部、老党员、“五老”人员等“银色人才”搭建起了一个服务平台。

  “银色人才”共富助力进乡村服务站成立后,67岁的陈明我第一时间报名。“这个服务站的成立,为我们这些退休老干部、老专家提供了一个新舞台,我们可以将自己的专长和经验帮助年轻一代成长。”陈明我说,自己曾经长期从事农业工作,积累了大量经验,可以帮助当地村民发展新型农业。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泰顺老干部活动中心的“银色人才”共富助力进乡村服务站,现场有不少老人正在报名加入团队。活动室内,几位“银色人才”正在认真填写表格,希望能参与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中。“我们采用招募、入库、分团、培训、服务的工作流程,保障‘银色人才’能在自身擅长的领域发挥余热。”泰顺县委组织部(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更好地服务社会,他们动态收集学校、企业等单位志愿服务需求,向各个团队定向派单;定期发布“银雁”系列六大行动的志愿服务项目,各个单位按需点单。

  小场景怎样实现大成效?各地老干部工作部门以群众所求所盼为导向,创新方式,积极拓阵地、建队伍、办活动。

  “过去,我挑着法制宣传展板,爬山涉水10公里,把法律送到边缘山村的村民家门口。现在,我年纪大了,但还想发挥所长、尽己所能,把法治精神播撒到每一个角落。” 陈恒辉曾在磐安县司法局工作,扎根普法战线数十年。不久前,他所在的老干部法律服务团队入驻县老干部活动中心“银心如磐”工作服务站,自此他有了发挥作用的新天地。

  进入“银色人才”工作服务站后,陈恒辉不仅定期在老干部活动中心“坐班”,还经常到老年大学、社区等地开展普法宣讲活动,为老同志讲解民法典中老年人权益保护相关的法律知识,解答民间借贷、家庭婚姻、遗产继承等各类法律问题。

  今年以来,金华市依托老干部党校、老干部活动中心、银色家园、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设立金东区老年大学、武义县共富银色家园等12家“银色人才”共富助力进乡村工作(服务)站。

  从泰顺的“银色人才”服务站到磐安的“银心如磐”工作服务站,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通过一个个服务站、室、队,在老同志中间架起一座座善意绵绵的桥梁,铺就一条条正能量满满的“银耀之江”路。

  “银色人才”共富助力进乡村作用发挥离不开畅通渠道、搭建舞台。今年来,省委老干部局举办“银色人才”共富助力进乡村走进泰顺、丽水(景宁)系列活动。“通过构建联动贯通的服务平台体系,汇聚更多‘银色人才’常态长效助力基层发展。”省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久前,省直四部门联合举办“银青善育心向党 浙青同行共富路”活动,为青海海西各族群众送去关爱。“今后,我们将积极搭建‘银色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让他们在更广的范围、更多的领域提供更精准的志愿服务。”

“银龄智库”涵养新火种

  如何让“银色人才”志愿服务和社会需求更好双向奔赴?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努力打造良好的“生态圈”。

  前不久,龙游县远洋现代城小区孤寡老人廖云霞欣喜地来到适老化改造后的新家:马桶边的扶手、房间里的报警器,处处体现着“银管家”张建明的巧思。

  从被质疑、抵触到认可、接受,张建明上任社区“银管家”后收获良多。他针对社区治理难题开展各类服务:解决光伏板安装、非机动车停车棚搭建、消防通道改造等问题530余件。在龙游,像张建明这样持证上岗的“银管家”共有162位,参与全县近八成已建有业委会(物管会)的小区日常工作。

  “单位退岗、社区上岗”,龙游县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聚焦基层治理人力资源不足难题,鼓励有经验优势的老干部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了“银色人才”闭环管理。

  供给端与需求端如何实现精准链接?数字化系统提供高效解法。“银龄智库”为银色人才描摹出特色鲜明的大数据画像、梳理出更好发挥作用的干事路径。

  在省委老干部局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依托浙江省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系统设计开发的“银龄智库”应用。点击图标,两大功能模块“银色人才管理”和“银色人才驾驶舱”就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它们,可以实现“银色人才”基本信息一键提取、专业特长按需设置、“银色人才”地图大屏展示等基本功能。

  在“银色人才管理”模块里,记者点击进入湖州南浔的“银色人才”库,“渔都银领”老干部专家工作室、“老南浔”银领宣讲工作室等20余个志愿服务品牌工作室出现在大屏上。其中“渔都银领”老干部专家工作室由6名渔业资深专家组成,带头人是湖州市南浔区菱湖渔业协会会长沈学能,设有完整规范的服务制度,为渔民提供鱼病诊断、质量检测等服务,成功帮助当地渔企及养殖户建设“跑道养鱼”生态示范园8个、跑道128条。

  “‘银龄智库’就相当于我省‘银色人才’的蓄水池,通过数据的沉淀,为老同志驰而不息发挥作用涵养新的火种。”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银色人才管理”模块,可以实时录入、查询“银色人才”和品牌团队的简介、发挥作用等信息。

  “银色人才驾驶舱”里,各种闪亮的图表展示着我省“银色人才”的建设成果:入库总人数23315人,其中65岁及以下的“银色人才”占比超过总数的38%,全省三级银色领军入库人才3110名,品牌团队(工作室)328个。教育、党建、医疗卫生领域的“银色人才”位列类别排名前三。

  “充分运用‘银龄智库’,分级分类搭建‘银色人才’数据分析模型,通过系统衔接、数据比对等,全面动态呈现全省老同志发挥作用的情况。”该工作人员介绍,要让广大“银色人才”更能尽展其才、彰显价值,让志愿服务在之江大地蔚然成风。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3 “银色人才”唱响最美“夕阳红” 2024-09-25 浙江日报2024-09-2500003;浙江日报2024-09-2500005;浙江日报2024-09-2500007;27105576 2 2024年09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