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消费欺诈是自断财路
朱浙萍
9月7日,杭州市余杭区西溪北苑,一名16岁少年在理发店剪头烫发被要求支付4000元,发生纠纷后选择报警。9月8日,余杭区市场监管局发布情况通报称,经初步调查,理发店涉嫌消费欺诈,已立案调查。
一般理发项目,几十元就能满足基本需求。面对一个没有多少高端美发需求的未成年人,无良店家竟狮子大开口索要4000元天价,明摆着看人下菜碟,把顾客当“冤大头”了。如此宰客,侵犯消费者权益,丢的是行业脸面,也让所在城市形象受损。对这种恶劣行为绝不能惯着。
事件发生后,店家辩解说,如果事先沟通则不会高价收费。对此,现场民警怒怼道:“不要跟我这个那个,剪个头300元,能不能贴上去?能不能不要300多元变成1000多元?”民警的仗义执言,让店家“无言以对”,让网友们直呼解气。同时,杭州市场监管部门快速响应,迅速有力出击,依法依规对店家进行立案调查,传递出对这种“天价理发店”侵权行为严厉查处的鲜明态度。
理发,本是一个简单不过的消费行为,如今却时常变成一个“烧钱”的陷阱。某些理发店的套路简直让人眼花缭乱。比如,美容师有各种等级,低到10元的“助理”,高到500元的“店长”,还有各种总监、首席、设计师;烫发也有锡纸烫、数码烫、发根烫、定位烫等各种类型,可谓花样百出。此外,从忽悠消费者办卡到推荐产品,再到各种所谓的增值服务,理发店更是步步为营,连哄带骗,只为让消费者落入他们预先挖好的“坑”。理发店如此胡作非为,不仅是跟消费者过不去,也是跟自己的“钱途”过不去,更是跟城市形象和消费环境过不去,为人情法理所不容。
整治理发行业乱象,浙江早有行动。不久前,浙江发布一批美容美发领域违法案例。去年7月,余杭区市场监管局9个基层所同时出动,对日常投诉举报量相对较多的美容美发店开展集中执法检查,重点打击不明码标价、价格欺诈、产品无合法来源、虚假宣传和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在这种打击态势下,竟还有店家出来顶风作案,是打错了算盘,也给其他商家敲响一记警钟。
如今经济下行压力大,不时听到一些商家抱怨,生意不好做。不仅仅是理发店,各行各业都应该认识到,善待消费者,呵护他们的消费热情,是多么重要。无论做什么生意,只有靠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才能把头回客变成回头客,生意才能做得长久。如果抱着“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心态,割韭菜,搞欺诈,无疑是自断财路。
当下,为了激发消费潜力,各种消费政策不断出台。比如,今年以来,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不断扩围加力,持续释放巨大内需市场潜力。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价格欺诈、制假售假、投机取巧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让各种消费政策落到实处,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放心消费、舒心消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