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8版:专版

■改革项目:“三个升维”看改革方法论

杭州钱塘(新)区:钱塘江畔弄新潮

  钱塘大潮,奔涌而来,气象万千。

  固定资产投资连续12个月增速杭州第一、在册市场经营主体增幅杭州第一……今年上半年,在杭州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杭州钱塘(新)区(下称“钱塘”),正在展现一个制造大区的强势进位。

  高质量发展,需要“领头羊”,于一个省域而言,新区便扮演着这样的角色。作为浙江首个省级新区,钱塘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来自何处?源头便是改革。

  从围垦腹地到产业新城,自诞生以来,钱塘便涌动着强烈的“改革基因”,一路奔跑的五年里,先行先试始终是其最鲜明的标识。

  去年以来,钱塘在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改革试点等方面,形成了《杭州钱塘新区条例》立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等29项标志性成果,许多破题在全国全省都具备开创意义。

  改革潮起,千帆竞发。身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节点,一场全新的“弄潮”已在钱塘大地交迭激荡。

  解题升级

  创新思维直面突出矛盾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改革因问题而生,必须奔着问题去。

  对年轻的钱塘而言,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步入爬坡过坎的关键期,面临“成长的烦恼”。比如,实体经济上,制造业创新驱动促转型不够快;社会民生上,共同富裕、社会治理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自身建设上,多区叠加优势发挥还不够充分等。

  钱塘改革的主攻方向,便是把握发展的主要症结,建立与高质量相适应的新体制。“注重首创首为,我们在改革再出发中答好必考题,推出更多具有钱塘辨识度的改革举措。”钱塘区委改革专班相关负责人说。

  于创新,为了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钱塘联合84家政府机构、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打造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塘科学城)产教联合体,入选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系省内唯一。

  联合体线上升级“钱塘校融·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数字化平台,实现政校企仪器设备三方共享,线下组织高校博士进企业服务,累计促成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584项。在杭州芯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计量大学梁明轩博士协助设计自动化叶轮装配站,“这是一种双赢,既减少企业创新成本,又加速高校研究成果转化。”梁博士说。

  于民生,以制造业为重的钱塘区,还是浙江的重要粮仓,拥有59个行政村、4.3万间闲置农房,同时,产业工人数已突破30万人,全年租房需求超7万间。如何让闲置农房从“闲”变“宝”?钱塘打造“钱塘巢·共富农房租”数字化应用,让闲置农居房像商品房一样入市。

  位于河庄街道同一村的青心公寓,是钱塘的首个试点。“房子统一在小程序上线,企业线上预订,我们直接向企业收租金,管理起来很方便。”村民张水林说。

  于自身,钱塘拥有杭州唯一的综合保税区,为了解决进口商品的退货处置难题,降低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成本,钱塘开展全国首个跨关区退货业务新模式试点,打破跨境电商网购保税零售进口商品“原进原出”的模式,从各个保税仓售出的进口商品,可以统一退回杭州保税区,实现“一点退全国”。

  ……

  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钱塘勇当全国先行先试的探路者。比如,探索“企业创新积分制”改革,创设技术创新、成长经营等15个特色指标,引导创新要素向科技企业集聚,入选科技部试点项目;探索构建知识产权发展、保护、运用服务体系,加快专利价值实现,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名单。

  一句话,以创新思维直面最突出的矛盾,钱塘力求“一点进,全局活;牵一发,动全身”。

  服务升级

  系统集成提供体验增值

  改革步入深水区,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部门、单个层级,有时难以奏效。从涉企服务来看,过去,机构、职能、资源较为分散,闭环解决企业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这就需要注重系统集成,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同向发力。

  去年召开的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会,浙江明确提出要加快从便捷服务到增值服务的全面升级。钱塘由此成为杭州唯一的增值化改革省级试点区(县),力求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个性化衍生服务。

  走进钱塘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这里已成为企业的“温馨港湾”,金融、科创、法治等八大服务板块高效运行,统筹政府侧、市场侧和社会侧的180多个资源,推出281项增值服务,“进一扇门能办所有事”。

  不久前,浙江海昶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的新生产基地竣工验收,从规划拿地到竣工验收,企业只用了60天,工期同比缩短一半以上。“中心邀请规划、建设、电力等多部门,提前进行预测性指导,一站式解决所有需求。”海昶生物相关负责人说。

  常规窗口办不成的事,在中心设置的兜底服务窗口,也能帮助找到解决途径。去年以来,兜底服务窗口事项实现100%按时办结。

  闭环,是兜底服务的核心关键词。问题诉求全量归集至企服中心,涉企问题归类精准高效解决,定期复盘形成改革需求清单……截至目前,钱塘共办理兜底服务事项122件。为敢于担当者“兜底”,钱塘还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无审批先例、情况特殊容缺受理等12类情况处置中存在瑕疵的,实行容错纠错;对履职不力等10类情况追究问责。

  改革上的系统集成,还下沉到平台,以更精准优质的服务供给,推动企业全生命周期降本减负增效。在中国医药港,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金融链和服务链的“六链融合”发展模式,构筑了生物医药发展的“强磁场”。

  比如,产业链上,建起涵盖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等全链式产业生态,拿临床试验来说,就与浙一、浙二等医院共建了临床试验中心。

  甚至,这样的集成服务被“嵌入”园区,把“增值”送到家门口。在中国医药港,打造嵌入式政务服务驿站,把与生物医药产业密切相关的功能整合进来,为企业员工提供涉企审批服务、建设项目审批、职工办事服务等500余项事项。

  政务服务是做人的服务。站在企业和群众的角度来办事情,各个服务事项一站式集成办理,不仅群众的体验感更好,企业活力也在不断释放。近三年,钱塘区平均每个工作日新落户一家生物医药企业,产业投资年均增长50%。

  治理升级

  人民首创推动改革常新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壮阔历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充分链接政府侧、市场侧、社会侧资源,把优质资源‘打包式’提供给百姓。”“让员工有更多的生活空间、文化空间和成长空间。”……8月15日,钱塘召开产业社区建设推进会,各部门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实地走访调研产业社区,与企业员工共商建设新思路和新机制。

  既问需于民也问计于民,把改革引向深入。作为杭州首个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社区化服务的新型社区,白杨街道邻里社区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1.1万余名产业工人,产业社区治理的“邻里模式”,让“外乡人”实现身融心融。

  走进邻里社区,焕新的宿舍大楼坐落有序,温馨的幼儿园满足孩子们的入学需求,智能办事自助机囊括100多项高频需求……一个“10分钟品质生活圈”正在形成。“我们还联动高校开设50余门免费技能培训课程,让产业工人在厂门口上大学,在家门口学技能。”钱塘区白杨街道邻里社区书记张敏华说。

  更多的创新升级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探索“警源治理一件事”场景应用,使得监测研判更加精准;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健全街道赋权事项目录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推进“网格议事日”走深走实,今年上半年妥善解决各类问题投诉600余件。

  基层有真经,一线有答案。梳理钱塘的重大改革项目可见,它们始终在持续回答“改革为民、改革惠民”的考题,不少项目发挥了基层的首创精神。比如,由钱塘区国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发的“民匠有约”平台上线不到一年,已入驻1432家企业,累计帮3000多名技术人才找到工作。

  作为浙江产业工人最多的县(市、区)之一,钱塘拥有47.83万名从事制造业的产业工人。如今,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主动提升技能。探索“以技提薪”两年来,钱塘技能人才总量首破15万人,实现平均涨薪5%至10%,核心技术岗位年度涨薪20%至30%。

  以人才优势争创发展胜势,钱塘全面加强高素质干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高素养劳动者“三支队伍”建设,进一步激发全面深化改革的活力动力。今年上半年,钱塘还迭代出台新一轮人才政策,新引进落地31个高层次人才项目。

  改革驶入深海,离不开法治护航。《杭州钱塘新区条例》迎来贯彻实施一周年,条例强调创新选人用人和绩效激励机制,为先行先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法治保障。

  新区的生命力,永远在于“新”。用改革的伟力扎根成长,立于潮头的钱塘(新)区,正在一笔一画描绘蔚为壮观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画卷。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8 杭州钱塘(新)区:钱塘江畔弄新潮 2024-08-29 浙江日报2024-08-2900005;浙江日报2024-08-2900009 2 2024年08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