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创新浙江

科技改革立潮头 创新突破谱新篇

  浙江是靠打“创新牌”、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发展起来的。在“八八战略”的科学指引下,浙江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创新发展道路奋勇前进,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统筹推进“创新深化”“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和“三支队伍”建设,科技体制改革驱动浙江科技事业呈现新气象,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稳居第一方阵,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4,打造形成了五张全国知名的科技改革金名片。

  金名片之一:

  科技特派员

  ——把论文写在田野上 把科技致富的种子播撒在沃土里

  时光回溯到2003年,浙江首批“第101个”科技特派员——俞旭平来到贫困闭塞的下姜村开展帮扶工作。此后,一任又一任科技特派员来到这里,让如今的下姜村呈现一派“农家乐、民宿忙、游客如织来下姜”的景象。下姜村的“跃迁”之路,是浙江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一个生动缩影。

  20多年来,浙江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持续迭代科技特派员的精准选派、服务、改革、保障机制,深化开展科技特派团试点工作,推动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上、把技术送到农民家,累计派遣科技特派员3.9万人次,推动农民增收63.53亿元、企业增效45.1亿元,在推动浙江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中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科技答卷。科技特派员工作获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充分肯定,浙江作为唯一省级政府代表在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上作典型发言,相关做法入选向全国推广的共同富裕十大案例和“八八战略”百法百例。

  金名片之二:

  科技成果转化集成改革

  ——打通堵点 让更多科技成果“上货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这一科技改革创新之举正是发轫于浙江。早在2002年,浙江率全国之先建设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开启了以市场化和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创新之路。

  近年来,浙江聚焦成果产出、成果运用、成果转化、服务生态等堵点卡点问题,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集成改革,推动全链条全周期制度重塑,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全国率先将赋权改革范围向全省域拓展,让科研人员成为科技成果的“大股东”,成果“转不转”“怎么转”由科研人员说了算;在全国首创单列管理范式,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摆脱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束缚;在全国率先建立司法保护机制,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律保障;在全国率先探索“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模式,科技成果有了“免费试用期”。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探索,浙江科技成果转化质效进一步提升,获批全国唯一的全省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并以优秀等次通过验收,相关做法被中央深改办、中央科技委向全国推介。

  金名片之三:

  区域创新体系

  ——做强“点、线、面” 激活“新引擎”

  近年来,浙江聚力做强区域创新体系,打造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创新增长极。

  “点”上做强高能级科创平台。以超常力度和投入布局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国际大科学计划均实现“零”的突破,获批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21家,体系化布局10家省实验室和10家省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建设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17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浙江兵团异军突起。

  “线”上做强科创大走廊。布局建设杭州城西、宁波甬江、温州环大罗山等6条科创走廊,聚集了全省30%的省科技领军企业、40%的省技术创新中心、50%的“双一流”和省重点建设高校、70%的省实验室、9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100%的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

  “面”上做强创新型市县。迭代升级以“科技创新鼎”为核心的市县争先创优机制,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县(市)分别达8个和13个,数量分居全国第3和第2,涌现了“小县大科技”的新昌经验等一批全国知名的改革创新典型。

  金名片之四:

  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

  ——不断强化主体地位 集聚力量协同攻关

  萧山区把科技企业“扩面提质”作为主攻方向,加强科技企业成长梯度培育,支持高能级科研平台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创新联合体,在智能汽车、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浙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活、企业创新活力足的优势,接续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大力组建科技领军等龙头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积极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企业创新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第3,企业的研发投入、科研人员、研发机构、承担科技项目、授权专利均占全省的80%~90%。

  金名片之五:

  青年科研人员减负赋能

  ——减负与激励并重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人是最关键、最核心的创新要素。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一大批具有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处于思维创新的黄金期、智力创造的高峰期,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近年来,浙江直指青年科研人员发展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事务负担重等痛点难点,相继出台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支持青年科研人员挑大梁担重任等政策举措,有力为科研人员“减负”、为科技创新“增效”。2023年,浙江40周岁(女性45周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领衔承担的重大攻关项目占比达29%;近5年获得国家“优青”资助人数居全国第5。

  浙江还在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杰青”项目全面推行“包干制”改革,项目实施“包干”到个人,项目管理“包干”到单位,不再进行中期检查,为青年科研人员潜心科研营造了良好氛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科技体制改革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浙江将进一步谋深谋实重大改革任务,奋力谱写五篇大文章。

  大文章之一:

  高能级科创平台牵动的教科人一体贯通

  教科人一体化贯通,平台是载体,人才是关键。浙江出台“创新深化20条”,开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试点,积极开展改革探索。浙江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积极探索集学科建设、人才培育、产业创新于一体的“学科+人才+产业”运营管理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一体推进教科人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良渚实验室打造高端人才集聚、高效科研、成果转化、双创人才培养“四大特区”,引进由战略科学家领衔的高层次人才600余人,创办生命健康领域科技企业12家,实现科研产出、成果转化“双提升”。

  下一步,浙江将重点做好“机制保障、平台牵动、人才共享”工作,推动教科人一体贯通取得实质性突破。健全全省统筹、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省委科技委的领导统筹职能,推动科技创新力量、人才队伍、要素配置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发挥科创平台牵动作用,支持科创平台以重大科技任务为牵引,与高校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等开展一批实质性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和学科共建、人才共用、资源共享。促进人才互聘共享,制定出台促进人才交流共享的若干意见,探索人才落户在高校院所、科研在科创平台、转化在企业一线的模式,解决成果互认、项目实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堵点问题,构筑人才竞争新优势。

  大文章之二:

  重大任务牵引的有组织科研

  科技计划是政府组织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江实验室以重大科研任务为牵引,以“总体部”聚集核心科研力量开展“大兵团作战”,去年新增95项国家级科研任务,涌现出智能计算数字反应堆、之江瑶光智能计算操作系统、之江天目异构智能计算集群等一系列重大成果。

  下一步,浙江将纵深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强化重大任务牵引的有组织科研模式,加快探索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浙江路径。加强资源统筹,遵照“以需求定任务、以任务定经费”的原则,健全财政科技经费统筹安排使用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加快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激发人才活力,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减负,扩大“包干制”范围,减少考核频次,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科研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完善责任体系,坚持目标导向和应用导向,压实主管部门、专业机构、承担单位的管理责任,严格把控项目进度和风险,确保重大科技计划和任务按期完成。

  大文章之三:

  企业主导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

  浙江将紧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这个关键,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引领带动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聚焦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链细分领域,加快构建科技领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探索创新联合体组建与重大科技项目实施联动机制,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创新;支持企业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建立企业项目上升为省级以上项目新机制。

  大文章之四:

  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应用性技术,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强大力量。

  浙江将紧扣市场导向,构建浙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从出题到攻关到验证到转化,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有为政府的引导、支持和服务作用。健全技术市场体系,持续迭代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升级版和“浙江拍2.0”,推动实现成果市场化定价、资源市场化配置、风险市场化管控。纵深推进职务成果赋权、单列管理、“先用后转”等科技成果转化集成改革,制定实施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省级地方性标准,建立科技成果普查和限时转化机制,协调推动重大科研成果示范应用。加快形成以科技创业投资为重点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得出、接得住、成长好”。

  大文章之五:

  国际大科学计划引领的开放创新生态建设

  科技进步是世界性、时代性课题,唯有开放合作才是正道。

  浙江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全球视野推动创新资源对接与集聚,加快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布点成网”,高质量推进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正在加快推进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为浙江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科技合作筑牢根基。

  浙江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参与国内外科技合作,着力打造一流的开放创新生态。持续深化拓展政府间和民间科技合作关系,以“大科技”“大合作”理念重塑国际科技合作载体和项目体系,高水平构建多元化国际创新网络。率先开展开放创新生态改革先行先试,深入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快推动科研信息双向开放等制度创新,提升创新资源要素国际化配置效能,为我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提供浙江经验。深化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机制,完善战略科技力量共育机制,健全长三角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机制。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新时代新征程上,浙江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对标落实“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强化战略规划、政策措施、科研力量、重大任务、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六方面统筹,以钉钉子精神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为破解新的“成长的烦恼”,实现再突破、再提升、再上台阶提供强劲科创动能。


浙江日报 创新浙江 00009 科技改革立潮头 创新突破谱新篇 2024-08-23 浙江日报2024-08-2300005;浙江日报2024-08-2300007;浙江日报2024-08-2300006;浙江日报2024-08-2300008 2 2024年08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