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工业强区萧山治水“浙”十年——

谱写清澈秀美文章 不负绿水青山初心

  在近日省委、省政府通报的2023年度“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优秀市县名单中,萧山区第七次捧“鼎”成功,更是首次拿到了含金量最高的“大禹鼎”金鼎。

  十年漫漫治水路,从曾经的河水浑浊、河道淤塞,到如今的水清岸绿、鱼翔浅底,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治水战役,也是萧山人民对治水的“蝶变”宣言。

  一场从十年前

  吹响号角的“战役”

  依水而生、凭水而兴。萧山境内河网密布,是典型的水系大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工业的蓬勃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河流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彼时,不少河流的水质浑浊、散发异味,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萧山的劣V类水体总量占全市40%,一度成为剿劣任务最重的地区,就连萧山的“母亲河”——浦阳江的水环境也不理想:周边采砂场、养殖场和污染企业的粗放无序发展,导致水质污染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水——不仅成为环境整治的痛点难点,制约了萧山的可持续发展,更是成为百姓心中抹不去的忧愁。

  2014年,一场“五水共治”的攻坚战全面吹响号角。对于发展中面临的“阵痛”,萧山以“刮骨疗毒”的坚定决心来治理——以沿河15米拆违作为突破口,首先实施河道障碍物全面清理工程,强势推进“三清一配”(清违建、清淤泥、清排放口、配清水)工作。

  据统计,这十年里,萧山累计清除河道两岸15米内违建近180万平方米,清障9万余处,清查整治排放口3万余个,引配水10亿立方米,全面完成剿劣工程。截至目前,萧山全区11个区控及以上断面水质均值均达到功能区与考核要求,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100%。

  专啃源头治理“硬骨头”

  抓实“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治水,需要从源头找到突破口。萧山从2019年启动“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通过上下联动各部门、镇街,全面开展了建设单元内的雨污分流改造工作。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通过打通城市地下排水的“毛细血管”,实现雨污分流,有效提升水环境质量,成为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工作的关键之举。萧山通过对生活小区、工业园区(集聚区)、其他类等三大类单元内的雨污管网进行彻底排查,针对不同问题采取分类措施治理,实现“精准治污”,从源头收集、输送、处理到达标排放,实现全流程控污。

  楼塔古镇,有着萧山境内保存最多、范围最大的明清建筑群,但长期的生活污水散排,雨水混流影响周围河道水质,与千年古镇格格不入。因此,实施“污水零直排区”成为居民们最迫切的需求,然而古镇的狭窄巷道、低洼地势、密集交叉的地下管网和软石砌筑的墙面,并不适合传统的重力管网铺设。在跟专业单位多次商讨后,楼塔镇大胆采用了先进的负压(真空)收集技术,这也是省内首个采用污水负压(真空)收集系统的古镇。从此,这里污水横溢、气味混浊的情况得到彻底改变。

  2021年底,萧山区完成所有镇街(场)、平台的“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2021年至2023年,萧山区治水办先后牵头制定并发布《城镇“污水零直排区”运行维护管理规范》及《“农村污水零直排村”设施运维管理规范》省级团体标准,萧山经验推广至全省。

  加大治水基础设施投入

  数字化手段精准治水

  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也是萧山治水的关键之举。十年里,萧山实施了2个自来水厂和2个污水处理厂的改扩建工程,使全区供排水能力大幅提升。其中,萧山钱江水处理厂四期工程项目日处理量达40万吨,是省内最大规模的地埋式污水处理厂。

  与此同时,萧山相继实施了防洪排涝、干堤加固、水库除险加固、山塘整治等水利工程建设。其中,钱江世纪城安全生态带工程和浦阳江治理工程等一批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共投入60亿元,补齐区内防洪排涝的短板。尤其是素有“浙江小黄河”之称、浙江4条洪涝灾害最严重的河流之一的浦阳江,防洪标准由之前的“20年一遇”提升为“50年一遇”,并对沿线两岸排涝设施进行配套建设。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萧山引入智能化、数字化的治水手段。在实现了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双赢的湘湖,积极探索科技治水,通过智能技术监测水生态健康,并采取异位水处理系统、石墨烯光催化网等技术手段,在不降水的情况下,打造“沉水森林”,引入沉水植物、鱼类、微生物、底栖动物等,实现水质净化的良性循环。

  放眼全区,萧山建成“1+2+5+N”区级智慧治水平台。全区镇级以上河道以及水系、雨水管网、污水管网、供水管网即可一屏展现,打通部门数据壁垒,打造一网统管模式,实现对水环境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此外,在日常巡查中还利用无人机、无人船等智慧设备,有效破解河道“流域广、面积大、水情复杂”等管理难题,提高治水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美丽河湖文化

  让生态共富在路上

  从“水净”到“水清”再到“水美”,萧山水环境的不断改善,促进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让萧山人民奔向共富的步子迈得更加坚定。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萧山挖掘和传承水乡文化,将治水成果与文旅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文化品牌和一批美丽河湖。

  比如曾经的浦阳江,从堤岸破损、杂草丛生,到实施治理后成为一条山水相连、路堤分离的繁花生态廊道,并在2019年成功创建为省级美丽河湖。据统计,十年里萧山累计完成河道综合整治234.76公里,完成河道清淤835.82万方,创建省市级美丽河湖33条。

  得益于治水工作的持续推进,萧山区成功创建水美乡村47个、水美乡镇7个、乐水小镇5个,治理并创建岳园湖、佛山溪、赵家潭等小微水体治理样板227个。

  在盛夏时节来到进化镇欢潭村,一大片盛开的马鞭草和岳园湖灵动的水系,冲淡了夏日的暑热。但在十年前,这里也曾面临环境杂乱、水生态结构失衡、藻类过度繁殖等问题。

  在“五水共治”过程中,当地通过加强岳园湖与外部水体交换,采取流水过滤措施保证水质,再对湖边护岸和防护设施进行改造,成为小微水体治理精品样本。不仅让环境焕然一新,村里还办起了餐饮和民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除了进化镇,衙前、楼塔、戴村、所前、湘湖等地也已陆续开展亲水产业,亲水经济正在成为带动萧山乡村振兴的生命力。

  十年治水、七度“问鼎”,是一段写满艰辛与荣耀的历程,也是一场关乎生态、关乎民生、关乎未来的伟大征程。

  萧山的蝶变,是一个美丽的开端,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起点。立足全域美丽,萧山将用实际行动继续谱写这篇清澈秀美的“水文章”。

  (图片由萧山区治水办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谱写清澈秀美文章 不负绿水青山初心 2024-08-23 浙江日报2024-08-2300007;浙江日报2024-08-2300006;浙江日报2024-08-2300014 2 2024年08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