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阅读

文章导航

一部情感饱满的亲情之书

写给每个想念父母与故乡的人

  近日,实力青年作家、“新乡土”写作代表人物邓安庆的全新散文集《暂别》上市。

  书中,邓安庆再次将目光投向长江之滨的故乡邓垸,以其标志性的细腻笔触和诚挚书写,讲述四年来他在定居城市与故土乡村之间如候鸟一般的迁徙。

  在这个高度流动、快节奏的城市化时代,《暂别》不仅仅是邓安庆一个人的私人史,更是一部书写集体乡愁的共鸣之作。他用动情的文字,回忆与父母亲的一次次聚散,用丰沛的细节描写记录他们彼此牵挂、彼此陪伴的点点滴滴,也在观察和思索之余,写下巨变年代中乡土人情的流动和变化。

  在豆瓣上,邓安庆拥有近16万粉丝,他从素人写作起步,自第一部作品出版以来,始终将眼光凝聚于故乡湖北武穴,用充满乡土回忆的质朴写作,打动了万千读者。

  多年来,他如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无数青年人一样,辗转于西安、北京这些大城市谋生,但他的写作从未离开过故乡邓垸。乡情、亲情、漂泊与奋斗,一个个体在都市化洪流中的选择与守望,作为精神养分的乡土人情,这些正是邓安庆用文字创造出的“邓垸世界”的心灵根系。

  循着这条文学线索,《暂别》与邓安庆此前的作品一脉相承,但更加凝练深刻。

  书中,他从自己落脚苏州、买房定居这个生活转折讲起。“我与父母亲就这样相互牵绊着,直到终有一天,有人起身离去。”在《暂别》中,邓安庆记叙平凡生活中的点点细节,让一个家庭在城乡两端的牵挂与深情跃然纸上。他记叙母亲因劳作而伤痕累累的手,记叙父亲骑电动车兜风的孩童般的时光,记叙他和父母坐在老屋中回首儿时往事,记叙他们在农田做活、炒花生、摘棉花的小事,每一个生活的细部,都折射着亲情的光芒。

  评论家项静曾指出,邓安庆这一代新的乡土写作者,其创作呈现出朴实化的倾向,卸载了前几代乡土写作中超重的部分,记述那些鲜活有趣的生命故事,在看似远离直接教益和宏大题旨的外形下,蕴藏着来自乡村内部的精神力量。邓安庆《暂别》中所呈现的乡村世界正是如此,他希望通过如实、细致地反映真实生活,反映他在城乡之间奔波的切身感受,来达到纪录片一般的乡土写作。

  “生活是什么样,我就写什么样。美,对我来说不重要。真,才是重要的。贴着生活去写,那些坑坑洼洼的、沟沟坎坎的、边边角角的、零零碎碎的部分,是可以触动他人情感的。”正如邓安庆在书中所言,他力求“真”,而不是光鲜、漂亮、完美。

  所以在《暂别》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熟悉又动情的普通家庭的生活瞬间:年迈的母亲为了给孩子减轻负担,依然执着于打小工、种田,她那颗善于牵挂的心总是念着儿子在他乡吃得怎样、穿得怎样,在电话中常常一句话就能察觉到儿子的异样;父亲衰老而脆弱,有时甚至像个孩子一般,依赖起自己的儿子;随着时间的流逝,乡间的“老亲戚们日渐减少,当年的年轻人都成了祖父祖母,而新的一代已经不大与我们走动了”,但人们聚集在田间地头时,依然有一份厚实的热切;当儿子买房定居于苏州后,父母第一次来到新房时的雀跃,伴随着在城市生活的不适应感……

  这便是邓安庆所追求的“真”写作,一种着眼于平凡的细节,却足以引发情感共鸣的写作。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ICP备:浙B2-20080242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628号

浙江日报 阅读 00008 写给每个想念父母与故乡的人 2024-08-16 浙江日报2024-08-1600009 2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