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六冠王”王益楠帮残疾孩子学技能强信心
我们同样可以站C位
本报记者 王晨辉 陈醉
“帮孩子们实现梦想,也是在追逐我自己的梦想。”说起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精力帮助、陪伴残疾儿童时,残奥“六冠王”王益楠深有感触。
35岁的王益楠是宁波首枚残奥金牌获得者,在2012年伦敦残奥会和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一共获得了6金、1银、3铜共计10枚奖牌。退役后王益楠回到家乡余姚,在当地残联工作。2018年初,他捐赠5万元创建了“王益楠助残圆梦道德模范工作室”,工作室以王益楠为主导、余姚市残联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迄今已帮助了300多个残疾孩子。这名残奥“六冠王”,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镇“孩子王”,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帮孩子们逆势翻盘
“明年你就要高考了,相信你能赢下这场人生的重要比赛。”近日下午,王益楠来到宁波市阳明街道17岁少年小梁的家里,为小梁加油鼓劲。他说,人生就像一场场比赛,他希望帮助更多身处困境的残疾儿童在逆势中翻盘取胜。
“孩子学习有点提不起劲头,我上午给益楠打电话,希望他来鼓励鼓励孩子,没想到他下午就来了。”看到王益楠,小梁妈妈非常开心。
小梁是王益楠最早帮扶的孩子之一,2018年夏天,助残圆梦工作室组织开展了第一期“跟着残奥冠军学游泳”公益夏令营活动,小梁是学员之一。
“我想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这些孩子点亮人生梦想,让他们更加积极、阳光地成长。”王益楠介绍,这个主要面向残疾青少年的暑期活动,不仅有游泳教学,还有自我保护、技能培训等综合素质提升课程。
小梁回忆,自己刚参加夏令营时特别胆小,不敢下水游泳,也不和人说话。为了打开他的心扉,王益楠和他讲起了自己的经历。“小时候我和你一样,也非常胆小,什么都不敢尝试。”夏营令第3天,王益楠主动坐到小梁边上,和他一起吃午饭。
“你也和我一样?”王益楠的这句话,引起了小梁的好奇。原来,王益楠出生时就被发现右脚先天性马蹄内翻,虽然很早就动了矫正手术,经过锻炼和康复身体逐步好转,但右腿仍比左腿短几厘米,这让他一度非常自卑。幸运的是12岁时他遇到了自己的启蒙教练,走上了专业游泳的道路,在获得一枚枚奖牌的同时重拾了自信。
“你不一定和我一样会成为游泳运动员,但我希望我能为你的成长提供一些帮助。”王益楠和小梁约定,像大哥哥一样,陪伴他成长、进步。
夏营令结束后,王益楠对所有学员都进行了长期关注,而对小梁投入了更多的关爱,经常去看望、陪伴他。
王益楠这天到访,让小梁精神振奋。“益楠哥哥,我会好好学习,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离别时,小梁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办一个学游泳夏令营
“退役后,儿子本可以开游泳培训机构,收入更高,但他说,自己的圆梦之路离不开大家的帮助和支持,他也希望尽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残疾孩子圆梦,我们都很支持他。”说起王益楠的选择,父亲林建春颇为感慨,作为残疾人运动员,王益楠一路走来很不容易。
在追梦的路上,他一次次克服身体上的困难,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2012年伦敦残奥会,王益楠收获3金1银1铜,打破两项世界纪录,可谓一战成名。可是当鲜花掌声逐渐远去,他一度迷失了自己,其中有心态的变化,也有身体的原因。参加里约残奥会之前,迫于体能和伤病的压力,王益楠甚至动过退役的念头。最艰难的时候,亲人、教练和队友给了他很多支持。大家对我说:“荣誉属于过去,拼搏的精神要永远保持。”正是带着这些鼓励和祝福,王益楠重返泳池,在里约残奥会上,他又拿到了3枚金牌。
从小梁家出来,王益楠和搭档——余姚市残联工作人员阮建灵一起,驱车前往距离余姚市区15公里外的低塘街道,他从街道工作人员那儿得知,有两个肢体残疾的孩子希望学游泳,他要先去认识这两个孩子。“益楠经常到各个乡镇,寻找当地的残疾儿童,与他们交流。”路上,阮建灵对记者说。
两个孩子分别是6岁、16岁,因为事故肢体残疾,经常待在家里,时间长了有些郁郁寡欢。“孩子缺少一只手臂,还能游泳吗?”在6岁女孩童童(化名)家里,孩子的母亲有些担心。“只要好好学就可以,万一能改变她的生活呢。”王益楠说着,便把童童叫到一边,用手向她比划起游泳的动作。听说自己也有机会学游泳,童童开心地笑了。王益楠和童童约定,先试学一个星期,然后再制定详细的游泳学习计划。目前,王益楠已为童童制定了进一步的游泳学习计划。
“有潜力的孩子可以重点培养,普通的孩子也可以教会他们游泳技能。”王益楠说。2018年设立圆梦工作室后,他通过举办夏令营的方式教孩子们游泳,目前夏令营已经举办了4期,共有100多名残疾孩子参加。“亲眼看着原本拘谨、羞怯的孩子变得开朗、乐观,我很有成就感。”
助力把握“幸福方向盘”
“感谢益楠哥哥的‘幸福方向盘’项目,现在我可以自驾上下班,生活方便多了。”说起自己的改变,22岁的余刚(化名)充满了感激。
余刚是第一期游泳夏令营学员,当时他正在读职高。有一次无意中向王益楠说起自己想要学车,但余姚市没有供残疾人学车的地方。这件事被王益楠记在了心里,2020年,王益楠的工作室推出了跟着残奥冠军学技能——“幸福方向盘”公益活动。志愿者通过走访排查有意向学驾照的肢体残疾人,通过努力与宁波唯一一家拥有C5驾驶证(右下肢和双下肢残疾人机动车驾驶证)培训资质的驾校——象山港机动车驾驶培训学校合作,在余姚设置了一个教学点,为残疾学员每人减免1000元的学费。该项目得到了交警和社会各界爱心组织以及志愿者的大力支持。有些学员住在农村,工作室就安排志愿者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结对帮扶;为了减轻残疾人的经济压力,工作室还出面向社会筹集爱心善款,为每位考取驾驶证的学员补助3000元。那年刚满18岁的余刚有幸成为第一批学员。
目前,“幸福方向盘”已经开办了4期驾驶技能培训班,帮助35名余姚本地残疾人获得了C5驾照。
在帮助残疾孩子学习技能的同时,王益楠还带着他们参观王阳明故居、奇点机器人体验馆等,拓展他们的视野。“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建立起生活的信心和面对未来的勇气。”王益楠说。与残疾孩子交往多了,王益楠发现了他们内心更深层次的焦虑,例如怎样更好地走上社会、平等地追求幸福生活。
“王益楠有着特殊的经历,他对残疾人的帮助,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现在,他的服务已在余姚乃至整个宁波市打响了特色助残品牌,我们希望他这个‘孩子王’越做越好。”说起王益楠,余姚市残联理事长、党组书记黄强竖起了大拇指。
对于未来,王益楠有着不少畅想。“希望我的公益服务,能够帮助更多的残疾孩子,让他们学会技能、增强信心。怀抱梦想,我们同样可以站C位。”王益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