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清小区家底糊涂账
逯海涛
小区一年有多少公共收益?钱都用在哪?每年有多少结余?这是很多小区业主关心的问题。但是,以往业主想要算清这笔账并不容易。今年,小区公共收益管理不规范问题就被省纪检监察机关“盯”上了,成为2024年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的8个省级项目之一。
住宅小区里的“区区”小事,为何引来纪检监察机关关注?
现实中,不少业主只知道交物业费、接受物业服务,压根搞不清楚自己小区每年还会有收益。物业经营性用房的租金、公共区域广告租金以及公共车位泊车费,这三者是绝大多数小区公共收益的主要来源。可就算知道这回事,想要了解具体的收支明细,有时候也是难上加难。有的物业公司要么找各种借口不予公示,要么账目混乱,公示了也让人看不懂。这背后,是长期以来一些小区存在公共收益不入账、少入账,未按规定擅自使用公共收益等问题,引发不少矛盾纠纷,损害广大业主的权益。说白了,不少小区的家底就是一笔糊涂账。
看似“区区”小事,却是“关键小事”,是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
想算清这笔账,光靠个别业主、业委会不太现实。因为这是个专业性很强的活,既要花费不少时间,也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很多小区来说,目前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之前,浙里办App上线了“电子业主卡”功能,里面有一个“经营性收支公示”的按钮。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部分小区公示公开内容不够详细,收入或支出一栏显示为“0”;还有不少小区尚未在智慧物业服务平台开户或进行公示公开。
有了解决的路径,但是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群众的“急难愁盼”背后,可能在政策、机制等方面存在运行不畅、衔接不顺、滞后等实际问题,需要一只强有力的手推一把。而对纪检监察机关来说,日常不仅仅要做好反腐倡廉等工作,关注群众需求、维护群众利益,以“项目化”“小切口”推进社会治理,同样是重要工作。
因此,如何更加公开透明地算清小区家底这笔账,成为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化“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工作机制,不断把群众“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的重要抓手之一。比如,今年以来,桐庐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督促县住建局在全县住宅小区开展公共收益管理不规范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截至5月31日,全县238个小区已全部开展资产资金摸排、录入、公示,实现公共收益排摸覆盖率100%、公示公开制度覆盖率100%,小区业主点赞小区账本“清楚又明白”。
“监督”二字并不是空泛、抽象的,同向发力、共同答题、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正是纪检监察机关专项治理行动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社会治理是个系统性的复杂课题,除了部门在各自领域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之外,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必将助力形成长治长效的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