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专版

杭州余杭:激发人才活力 赋能乡村振兴

陈康平 钟 蓝

  “这份证书,既是对我现在投身乡村的肯定,也是对我未来继续努力的激励。”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镇前庄村的职业经理人张跃千激动地说。就在前不久,她与杭州三水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波一同被认定为余杭区E类人才。

  为什么是他们?

  时间回溯到2020年,远在千里之外的张跃千看到余杭区农村职业经理人招聘公告,从小向往乡村生活的她第一时间报了名,并最终顺利入职。

  由于大学主修旅游管理,也从事过传统旅行社及互联网旅游业工作,张跃千在策划旅游活动时特别得心应手。结合当地非遗文化,她设计的“鳌梨给”IP形象成功亮相杭州亚运会亚运村,也成了鸬鸟旅游的“代言人”。

  随着非遗博物馆、小热昏等优质农文旅项目的落地,张跃千倍感自豪。她的付出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也让鸬鸟镇这个美丽的山乡频频曝光出圈,她找到了一个在乡村里一直奋斗下去的理由。

  无独有偶,陈波也在鸬鸟镇的乡村找到了归属感。

  陈波留学回国后,选择回到家乡投身乡村建设,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这几天,在一处梨园里,他和科技小院的专家教授们交流了蜜梨种植技术。

  在鸬鸟镇党委的牵头下,余杭首个蜜梨科技小院在三水果业落地。随后,为了加强党建赋能特色产业链,推动产业做优做强,科技小院党支部也应运而生。

  陈波他们与三水果业、浙江大学、中国农林大学等骨干力量,围绕梨园土壤调查及肥力提升、梨树专用肥料及灌溉施肥技术研发、梨果营养生物强化等技术内容开展深入研究和破题,制定富硒梨可行性开发计划、翠冠梨机械化技术应用研究等十多个科研项目。如今,“鸬鸟蜜梨”已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张跃千和陈波是鸬鸟镇涌现的人才代表,也是余杭区以“大人才观”强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典型案例。

  余杭区始终以人才为核心,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梦想之地,创造人才高地的新未来。

  今年以来,余杭区在组织系统深入实施“争先争优争效·创新实干”主题活动,把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贯穿奋进“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各方面全过程。

  一方面,该区加强一流人才、海外人才及创业团队等各类人才引育,发挥好杭州未来科技城作为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优势,全面打响“海创未来”人才品牌。另一方面,实施新生代企业家“打样行动”,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升现代化本领,做好新生代传承。

  同时,余杭区还迭代技能人才政策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乡村振兴、文创产业等特色人才队伍建设,构筑技能人才竞争新优势。

  余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区将继续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不动摇,纵深推进“创新策源工程”,进一步吸引人才奔赴余杭、扎根余杭、建设余杭,为“海创未来”人才品牌注入澎湃活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5 杭州余杭:激发人才活力 赋能乡村振兴 2024-05-22 浙江日报2024-05-2200012 2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