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记者蹲点桐乡乌镇看民主和法治如何助推善治——

乌镇管家,守护平安与和谐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构建社会平安与和谐。

  ——2004年12月2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记者蹲点桐乡乌镇看民主和法治如何助推善治——

乌镇管家,守护平安与和谐

本报记者 陆 乐 王志杰 市委报道组 徐振华

  “五一”前夕,记者赴桐乡乌镇景区蹲点。这里即将迎来旅游旺季,“乌镇管家”早早开始了准备。

  这天下午,67岁的“乌镇管家”石建英正在街边巡查,手机突然连续震动起来。原来,“乌镇管家”的微信群里,正在不停地闪现新信息。石建英却并不细看,收起手机,继续走在街上。

  “发生了什么?”对于石建英的“淡定”,记者不禁有些好奇。

  “景区在喊人报名‘五一’去停车场维持秩序,需要30个人,大家在群里接龙。”石建英说,自己此前就已经报名在镇里其他位置巡查,“就不去抢了!”

  当了9年“乌镇管家”,石建英对报名早已“见怪不怪”,“大家对志愿服务都很热情。类似报名几分钟就能报满。”果然,6分钟后,报名结束。

  “乌镇管家”是一支由乌镇各行各业热心党员和群众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自2015年组建以来,他们捡垃圾、解纷争,疏导交通、报告隐患险情,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基层自治力量。

  说话间,石建英带着记者来到了乌镇隆源路边。几天前,这里路面出现了凹陷,有老人在此摔倒。她发现问题后,立即拍照,线上向乌镇管家工作站、乌镇管家联动中心上报。由该中心向有关部门分别交办、分类处置。看到平整的路面,石建英满意地点了点头。

  9年的志愿服务,石建英深有感触,无论大事小事,只要对乌镇发展有利,“乌镇管家”就要管一管。截至目前,石建英已经累计进行服务近2000次,服务总时长超5000小时。

  起初,他们走在乌镇的大街小巷“挑瑕疵”“找茬”时,还有人觉得他们太爱管闲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感受到他们给乌镇带来的平安、和谐,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使乌镇走出了一条激发“乌镇的事由乌镇百姓自己来管”的百姓自治道路。

  目前,全镇已有超过4000名“乌镇管家”,达到了“十户一员,一梯一员”布建,共有管理小组31个、工作站106个。

  乌镇镇综治办工作人员张裕介绍,遍布全镇的“乌镇管家”随时可以把发现的问题上报到数字化平台,各部门也会在平台上各自认领进行处理,然后在限期之内处置完毕,形成事项的闭环。截至今年4月,“乌镇管家”已上报各类信息约15.4万条,其中,民生服务类信息约12.7万条,安全隐患类信息7700多条,矛盾纠纷类信息6000多条,处置率达99.9%。

  蹲点期间,记者来到银杏社区苕溪新村,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周剑翔正身着“乌镇管家”红马甲,向一名在底楼过道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的住户,讲解有关法律法规。

  位于乌镇西栅景区东南侧的苕溪新村,是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小区,住户密集。“在底楼过道放4个餐饮店使用的冰柜,会产生消防隐患,也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对这次劝说,周剑翔做了精心的准备,不仅咨询了社区里“法律服务团”的律师,还请楼道长、小组长们一起来做工作。

  “我家门口的过道,怎么用你们管不着。”面对社区工作者,住户有些不情愿地说。“根据民法典,你不能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现在他们都很担心这个消防隐患。”周剑翔则掏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法律条文。

  终于,住户被说服,周剑翔也长舒一口气,他告诉记者,这也有“乌镇管家”的功劳。“我们村社干部、基层党员都是‘乌镇管家’,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向村民(居民)普法,并在矛盾纠纷调解中用好法律。”他说,久而久之,群众也更加习惯于按照法律办事,而不是一味找村社干部。

  窗外天色渐暗,依然能看到“红马甲”在远处维持秩序的身影。灯火阑珊处,“乌镇管家”尽心守护着这个江南古镇的平安与和谐。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乌镇管家,守护平安与和谐 2024-05-14 浙江日报2024-05-1400008;26837016 2 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