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农人课堂”田头开讲 校地联建赋能乡村

徐子渊 滕 洋

  春暖农事忙,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一派热腾腾景象。忙中不乱,是仙居县南峰街道梅农张永胜今年的新体验。

  “种杨梅,肥力得跟上。”往年,张永胜总苦于无法快速施肥,只能靠人工一趟一趟穿梭在杨梅林。如今,在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张亚锋博士的指导下,张永胜看着无人机穿梭在山头精准施肥,不禁发出感慨:“没想到我们种杨梅也能用上高科技!我一定要把无人机技术学会,以后管起杨梅来会省力又省心。”

  这堂“田间实践课”,是南峰街道和台科院校地联建“博士课堂”的一部分,也是仙居县以校地联建为抓手赋能乡村建设的全新实践。

  近年来,仙居县深化开展校地联建工作,由仙居县委组织部牵线指导,各乡镇街道分别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台州学院、台科院等高校签订校地联建协议,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活动联办、党员联学、发展联动等形式,引入高校智力资源,在党组织建设、干部培训、人才培养、推动乡村共同富裕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除了搭建平台提升种植技术,南峰街道还立足杨梅全产业链发展,精准聚焦杨梅运输管理、直播销售等内容,开设“直播杨梅专班”,邀请淘宝、抖音等知名主播分享账号运营和直播带货经验。同时,该街道还积极推动共富生活委员作用发挥,重点关注杨梅“采摘、销售、保障”问题,积极协调解决工人不足、杨梅难运、冷库缺少等问题。

  无人机施肥、博士导师指导、直播课堂开讲……现在,一支由院校导师、土专家、党员干部等组成的“1+1+N”助农帮扶团,正走在仙居的田间地头,全方位帮助提升“新农人”农业技能。在一场场“农人课堂”里,张永胜完成了从“老把式”向“新农人”的华丽转身,对杨梅的种植管理更为得心应手。随着校地联建工作不断深入推进,许多“老把式”借助高校老师的支持和培训,逐渐转变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兴农人”。

  在这一过程中,仙居还涌现出一批特殊的“新农人”,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的农创客。目前,全县共有创业型农创客340名,涵盖种养殖、深加工、农村电商、供应链管理、乡村旅游等全产业链。

  乡村振兴,离不开千千万万在乡村创业的“新农人”。仙居正在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新农人体系,逐步推动新农人由单一、零散向集群、区域方向发展,让更多“新农人”可以心无旁骛地发展事业,让他们感受到在农村发展有奔头、有甜头、有盼头。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农人课堂”田头开讲 校地联建赋能乡村 2024-05-14 浙江日报2024-05-1400007 2 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