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理论周刊

让更多人感受良渚文明

  施时英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良渚调研,作为一名现场工作人员,我有幸亲耳听到他说:“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我的内心大受震撼,我暗暗下决心:做好良渚文化的守护者。

  2007年首次发现良渚古城,2015年确认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良渚遗址的价值不断凸显。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仅仅外围堤坝的总土方量就有288万立方米。试想,如果没有完整、复杂的管理体系,良渚先民们怎能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量?

  2019年7月6日,良渚申遗成功。消息传来的那一刻,我特别激动,不仅是因为脚下这片土地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更因为良渚遗址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最为直接、最为有力的支撑,为提出判断文明标准的中国方案提供了最为完整、最为有力的支撑。

  对于良渚,我总有份别样的感情。我的祖父施昕更在19岁时投身于浙江考古事业的发展,发现了良渚遗址。时光流转,1994年,19岁的我选择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

  这个选择并不轻松。我中专时学的是园林绿化专业,也曾考虑过其他的就业方向。可当母亲动情地说:“你的祖父发现了良渚,不管怎么样,你一定要为他多做一点事情。”作为他的孙辈,保护脚下这方土地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这些年来,在与村民协调沟通时,我反复传递这样的观念,脚下有五千年的文明,不能乱挖乱建。有一些不理解的村民总开我玩笑,说我像一块铁板,可当申遗成功之后,他们自豪地告诉我:“这下良渚在全世界出名了,以后出门,我要说自己是‘良渚人’。”

  站在这片流淌着五千年厚重文明的土地上,我常常在想,怎么让它有很多个五千年?保护是前提,是底线,一步也不能退让。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做好宣传工作,做好参观旅游的配套工作,让越来越多人来到良渚,感受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作者为2003年习近平同志调研良渚时的现场工作人员】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7 让更多人感受良渚文明 2024-05-13 浙江日报2024-05-1300030;浙江日报2024-05-1300026 2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