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金融

工行浙江省分行聚焦科技金融大文章

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澎湃金融动能

  这个春天,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热词。

  在新质生产力培育阶段,金融机构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工行浙江省分行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根据工行总行战略导向,持续提升对科技企业金融服务能力,以杭州、嘉兴两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探索实践为先手,发展科创金融特色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优化科创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提升科创企业融资的可得性与便利度。今年以来,该行持续加大科技企业贷款投放力度,全省科技企业贷款总量已突破4500亿元,新增科技企业贷款超过700亿元。

  唯实惟先、善作善成。该行积极围绕“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将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注入“科创之田”,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专营联动

搭建“新平台”

  敢闯敢试逐浪行,勇当金融支撑“先行者”。

  总部位于杭州的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蓝天),是国家重点化工类央企,近年将发展“藤蔓”延伸到全国各地。2022年3月,其在福建参股的项目公司,拟投建生产进口替代产品:高端润滑剂生产线。因时间紧、项目急,中化蓝天协助参股公司向家乡的金融机构——工行杭州分行寻求帮助。

  工行杭州分行科技金融中心相关负责人坦言,接触福建项目初期,服务团队心中没底,因产品还处于产业化“攻坚”阶段,未来能否真正走向市场,仍需时间的考量。不过,该项目的行业稀缺性,让工行坚定选择了对这个前瞻性产业“迎难而上”。

  “该产品代表了我国新材料领域的前沿水平,也是典型的填补国内空白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该负责人介绍,为协助企业在外省完成项目建设,工行杭州分行积极与工行福建省分行联动,立项初期就介入与企业洽谈项目合作框架,同时为企业量身定制了按股比担保,并留有一定信用敞口,用追加资产抵押的模式,解决了企业“不得超股比担保”的限制性要求。最终,由工行杭州分行牵头组成的银团向该企业贷款4200万元,协助企业顺利完成项目投建。目前福建项目营收已破千万元,后续产能还将逐步放大。

  这不是中化蓝天与工行的首次合作,近年工行杭州分行帮助该企业完成了三项投资公司混改,助力企业打造产业链闭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等难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金融动能。

  产品更丰富、服务更专业、人才更集聚。在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工行浙江省分行设立特色科创专营机构,围绕“专”字做文章,下好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先手棋,并以示范作用,将先进经验做法复制推广至全辖工行机构。

  该行持续加强科技特色机构建设,现已形成省分行团队、二级分行科技金融中心(含科创金融业务部)、科创重点支行的三级营销服务体系。其中,工行杭州分行科技金融中心为首批工行总行级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嘉兴科创金融业务部为分行级科创专营机构。到今年3月末,工行浙江省分行在全省科技企业集中地区共设立科技特色支行50家,占全省支行总数的47%。

  同时,该行持续优化配套机制建设,对科创重点支行均给予科创企业评级授信模型、产品、授权等专项支持;以监管机构、工行总行对科创领域的相关导向为核心制定评价指标,引导科创重点支行发展方向;以科创重点支行的业务发展作为全行科创市场拓展示范,带动全行科创业务发展;通过专营中心专营推动、重点支行重点服务,机构与人员科创营销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新质生产力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特别需要培育一支懂金融、懂技术、懂市场的专业人才队伍。

  工行浙江省分行十分注重专业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开展科技金融专项培训,重点加强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专业评审人员的培养,同时从行内优选知名院校理工专业背景员工加入科技金融专业评审队伍,通过岗位交流、外部委培等方式提高其专业能力,为服务重大科技项目和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夯实人才基础。

一链一策

练就“硬功夫”

  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既要重视“从0到1”的原始创新,也要重视“从1到100”的产业化落地。

  在台州市国际科学家创业基地首建区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设备运转不息,工程车穿梭其中,工人们分区作业,现场一派热火朝天。

  当前,台州市路桥区正大力推进区域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创新路桥”,工行台州路桥支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将金融支持项目建设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一项重点工作。在一次银企对接会中,该支行得知路桥区将优化完善环飞龙湖科创生态圈规划,全力打造以台州市国际科学家创业基地为核心的产业孵化集聚地,于是主动对接金融需求,联动上级行提供综合性融资方案,最终成功为项目授信5亿元。

  项目负责人介绍,基地将于明年7月竣工,届时不仅可以带动辖区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还将引进大批高水平人才,推动台州科创产业持续发展。可以预见,工行与台州市国际科学家创业基地的合作还将继续深入……

  科技创新,需要金融创新。作为国有大行,工行浙江省分行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市场特征推出针对性产品,充分耕耘滋养全省特色产业,提高科技企业的融资可获得性。

  日前,工行浙江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支行为嘉善某企业授信固定资产贷款6000万元,用于扩建新生产线。这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致力于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和销售,拥有专利技术98项、国际专利2项,在本地拥有良好口碑。

  工行客户经理了解到企业有意扩大生产规模,扩建年产NVH(衡量汽车制造质量的一项综合性指标)产品30000万套项目,该项目除扩大产能外,还将为企业降成本、提质量。深入了解项目情况后,该行为企业定制金融方案,满足企业建设3.2万平方米厂房及购买30000万套产品线机器设备的生产需求。从10年前企业成立,工行仅仅是开户行,发展到企业成长路上的好伙伴,工行一直在为科创企业赋能,助力企业从一家普通企业成长为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护航科创企业成长壮大,需要在初创期“扶上马”,更需要“长情陪伴”。工行浙江省分行先后推出“人才贷”“科创贷”“创新积分贷”“科创成长贷”“科创上市贷”等专属产品,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创专利贷、投贷联动、认股贷业务等特色融资场景建设,丰富科技型企业融资方式。并创新推出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浙科e贷”全场景融资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在政策工具应用上,做好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落地推广工作,为科技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累计申报科技创新再贷款金额777亿元,获批金额519亿元,排名均为工行系统内第一,业务份额省内同业占比接近50%,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超3亿元。

  在全面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工行浙江省分行紧跟新兴领域市场动态,围绕国家战略导向,用活金融之水,并结合浙江的产业布局情况,深化光伏制造、新能源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新兴领域培育,构建相互赋能、共赢发展的金融服务新格局。

纵横延伸

织造“服务网”

  在金融服务科创企业的过程中,工行浙江省分行深切认识到,科技金融的意义,在于促进各类关键要素资源更精准、更高效流向科创企业。

  初创期科创企业,往往因为“轻资产运营、成长潜力大、不确定性强”等特点,难以适配商业银行传统的以财务状况、现金流指标评价为核心的信贷风控模型。工行浙江省分行依托工行集团经营优势,紧扣浙江产业发展特点,重点围绕产业基金“创、募、投、管、退”五大阶段,通过工行总行“567”产业基金服务体系,在基金创设、项目发掘、项目投资、投后退出等方面,为产业基金客群提供综合化服务。

  在现有科创产品基础上,采用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信用保险等第三方增信措施,进一步丰富业务场景和服务方案,解决初创期、成长期科创企业缺乏抵质押物担保的问题,提高该类客户融资覆盖率。投贷联动上,重点加强股权+债权的组合业务模式创新,把“可认股安排权”嵌入信用贷款业务中,加强与其他股权投资机构的合作,形成“跟投、并进、持续支持”的良性业务循环,支持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前期已在杭州、嘉兴等地开展试点,并通过“可认股安排权”的签署,对超过40家企业拓展新的合作外延,该类模式后续将在全省推广。

  与此同时,自浙江省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开展“4+1”专项基金群组建工作以来,该行进一步加大力度,与省金控集团及时对接,目前已与省内多地组建的多个产业基金开展合作,在新能源、半导体和新材料领域已有部分重点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该行还积极推动优质开发区基金综合服务,制定针对重点开发区的以基金和招商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推动试点方案,组建“省行-市分行-属地支行”的三级营销服务团队,在全省多个重点开发区试点推广以基金的“投+投后”为重点、从基金服务向“基金+被投标的”延伸的综合服务,联动行内外机构推动投贷联动、投投联动模式,助力招商引进区企业做大做强。以嘉兴某开发区场景合作为例,该行实践场景式营销模式,以“G”端开发区国资的债转股合作介入,并延伸至产业基金、辖内法人企业等综合合作。在此过程中,也逐步在“融资”的基础上推动客户服务模式向“融智”转型,形成与国资系客户的整体合作。

  “我们鼓励外部投资机构参与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业务。”工行浙江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说,“也将针对科创企业,与政府、投资机构、交易所、产业园区等机构深化合作,持续打造‘紧密协同、优势互补’的生态发展圈,织就‘服务网’,共同助力科创企业成长。”


浙江日报 金融 00009 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澎湃金融动能 2024-04-19 浙江日报2024-04-1900007;浙江日报2024-04-1900010;浙江日报2024-04-1900011;浙江日报2024-04-1900013 2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