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文经济学视域下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胡坚 编辑 李雅南
人文经济学视域下的文化产业,打开了一个崭新的文化空间,为研究文化和研究经济的学者拓展了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能够从文化的视角看经济和从经济的视角看文化。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度越来越高。一方面,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成分不断增加,市场手段不断引入,文化生产和管理中愈来愈渗透各种经济要素,文化活动愈来愈自然地融入经济活动之中,文化产品的制造、流通和服务日益具有经济功能和市场效益;另一方面,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文化内涵不断增强,文化要素不断发挥作用,人文精神和文化资源在各种经济资源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经济产品中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过程中愈来愈多地被注入文化理念,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日益一体化,经济力的竞争愈来愈依赖于文化力的竞争。
在人文经济学视域下,我们要高度重视人的精神与文化消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文化自信需要有强大的文化产业来支撑。文化产业附加值高、能耗低、结构优,对扩大消费、促进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在世界经济发展出现前所未有压力的时候,文化产业所呈现的蓬勃发展态势,充分证明了文化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从国内与我省发展的情况来看,文化消费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发展增长点。
浙江是一个文化资源极其深厚的省份,把文化资源转化为资本资源与发展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走在全国前列。近20年来,文化产业增加值从442亿元增长至5145亿元,占GDP比重从3.8%增长至6.95%,成为浙江的支柱产业。在这个坚实的基础之上,我们要把浙江打造成发展人文经济的高地,推动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浙江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作出新的贡献。
深入研究浙江文化符号,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学术基础
在人文经济学视域下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强化文化符号意识。文化产业发展的学术支撑是文化符号学。深入把握浙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就能够为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最基础的文化要素。一般而言,文化符号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物质形态的文化符号,如亭台楼阁、宝塔廊桥、各种器皿上的纹件图案等。二是非物质形态的文化符号,主要是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手工艺、民俗风情等。三是思想与精神形态的文化符号,比如亘古传承下来的艰苦创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可以说,人文经济学给我们研究这些文化符号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近年来,一些机构在推动文化符号研究及实现产业化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如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公司联合推出的数字文创项目“敦煌诗巾”小程序,数字化解构了敦煌壁画、藻井、雕像等多种文化符号,短短一个多月就吸引了200多万人次参与设计,形成了10余万件可以商业化的创意作品。浙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渊悠久、文脉深广、文气充沛。我们要深入研究蕴涵在这些历史积淀中的文化符号,进一步扩大“诗画江南、活力浙江”影响力,为推进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服务。
做大做强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
在人文经济学视域下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强化文化设计的理念。设计就是把一个物件通过创造性的想法找到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设计是让文化资源产生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文化资源是靠设计转化为发展资源的。为此,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大力发展设计产业,一切从设计起步,让设计贯穿创新创业的始终。浙江的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要通过设计把这些山水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传统文化资源、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以及文化人才资源等转化为各种文化载体与文化产品,打造具有鲜明浙江辨识度和美誉度的文化产品。
培育文化消费新业态,不断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
在人文经济学视域下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强化文化为提升老百姓美好生活需求服务的意识。人们的需求总是从物质需求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在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和升级,已经实现从物质层面的需求更快地向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转变。2022年,浙江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2%,老百姓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开支已经大大增加。因此,浙江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当下,怎样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并需要切实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当前,文化消费异军突起,如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聚焦“文旅文创成支柱”,抢抓文旅产业新风口,大力发展“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文旅新业态,着力打造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据统计,截至2023年11月,洛阳汉服相关商家数量已超过1200家。在众多汉服消费者中,30岁以下年轻人占比超六成。再如2023年底和2024年初,“冰城”哈尔滨市的文旅市场异常火爆。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2月10日至17日),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1009.3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81.7%,实现旅游总收入164.2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均达到历史峰值。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培养文化消费新形态是大有可为的,也是推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推动文化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让文化润泽青年群体
在人文经济学视域下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强化对文化发展时代背景的深入研究。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经济的发展一定要与数字经济发展相融合。《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文化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占文化产业的51.4%,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当下,数字文化经济亮点纷呈,发展越来越火爆,而且年轻人的文化消费特别依赖互联网,要争取年轻群体必须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品。如今,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信息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等高新技术广泛渗透到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层面和环节,加速了文化生产方式变革,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不竭动力。我们要进一步大力推进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快建设“数字文化大脑”,集成贯通各类文化机构数据,以算法算力构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数据库。要做强做优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平台,在网络文学、网络视听、网络直播、数字出版等领域建设一批数字文化创新基地,打造全国文化创新高地。
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形成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在人文经济学视域下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强化浙江文化产业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品牌的带动作用,强化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要坚持重大项目带动引领,加大政策扶持,持续推动四条诗路文化带、之江文化产业带、良渚文化大走廊和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以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23—2025年)的文化产业项目和入库项目为基础,健全动态管理的项目库,推进标志性文化项目、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同时,要推进实践探索,打响浙江人文经济品牌,通过全面普查,筛选一批浙江人文经济的典型代表,引导这些文化产业头部企业实现新的更好更快发展,形成自己的文化产品特色,打响自己的文化品牌。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人才成长体制机制
发展文化产业更需要人才的有力支撑。我们要加强对干部和企业家队伍的培训,进一步增强干部和企业家对人文经济和人文经济学的认识,提升推进人文经济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能力,引进与培育一批研究与发展人文经济的人才,形成浙江推进人文经济发展的骨干队伍。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文化产业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人尽其才、各展所长的良好局面。研究制定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落实配套政策,创新人才引进合作机制,面向国内外重点引进一批各门类文化拔尖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对为浙江文化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化名人、名家、名师、名企业家进行奖励。实施首席专家、文化大师工作室制度,建立省级文化荣誉制度,为浙江文化产业发展营造最好的环境。
【作者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