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余杭创新探索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协同破难机制

跨溪新通道开建,解了多年心结

  本报讯 (记者 唐骏垚 通讯员 徐颖 谭琴) “盼了十几年,心里这桩大事终于落了地!”日前,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永安村党委书记张水宝在微信朋友圈里隔空报喜——他心里的大事,名为跨南苕溪通道工程。这条全长约1.6公里的跨溪通道已完成施工招标,并于1月底进场施工,3年后就能投入使用。

  跨溪通道少,且集中在西侧,造成早晚高峰期跨溪交通拥堵,这让余杭南苕溪两岸近20万居民“望溪兴叹”了许多年。近日,该区住建局、区城投集团等部门联动街道深入践行“四下基层”、深化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协调施工前准备事项,推动工程早日开工。

  跨溪通道少,多建一座大桥不就好了,为何要等十余年?“在这里建桥、建隧道,没那么简单。”余杭区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余峰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当地也做了各种不同的跨溪通道方案设计,但均“卡住”了,因为这片区域非常特殊。站在南苕溪的北堤岸上,他指着南边说,苕溪北片既是农保区,也是非常滞洪区,审批非常严格;一旁的舒公塔是省级文保单位,建桥将影响景观风貌,建隧道有一部分在它的保护范围内,审批也非常严格。

  也就是说,在这里建一条通道,并不仅仅是余杭自己的事,还需要通过上级相关审批。2023年,时机成熟了。一方面,调整后的“三区三线”划定,以及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建设,让这一难题迎来破解的时机;另一方面,余杭创新探索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协同破难机制,以破解百姓关心的重大急难愁盼问题。

  由余杭区委主要领导领衔,联动省市水利、文保等部门,统筹区内各部门力量组成联合调研组,对道路沿线的村社实地走访,组织相关街道、村社代表、“两代表一委员”以及职能部门座谈,委托具有资质单位进行可行性论证。在“多跨协同”中,确定了以隧道形式联通南苕溪南岸的城东路和北岸的通北路的跨溪通道方案。完成文保审批、洪评设计方案审批后,该工程在2023年10月完成初步设计批复,今年1月完成施工招标。

  “未来有了这条跨溪通道,不仅方便了日常出行,也为苕溪北片8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每天往返南苕溪两岸的余杭乡村职业经理人刘松说,这不仅是一个物理上的跨溪通道,更是政府与百姓之间的一座“连心桥”。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跨溪新通道开建,解了多年心结 2024-02-08 26586949 2 2024年02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