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阅读

何以瑞金,何以红

  长篇报告文学新作《杜鹃红》,最近有点火热。它的题材与内核令人充满期待,甚至可说是念念不忘。

  首先,它关乎“起点”。书封底部有句推荐语:“一曲杜鹃啼血的忠诚之歌,一部红都调查的田野考察”。“红都”瑞金,是共和国摇篮,更是红军长征的起点。

  它也关乎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伟人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作为读者,我一直想知道,那片土地上的群众的现在与曾经。此书副题既然是“乡村振兴中一百个红军后代的故事”,那么,它应能给我答案。

  80后作者尹红芳女士当面赠书时告诉我,这是刚刚出炉的第2次印刷版本。

  当晚回家后,快速浏览了自序与后记,随即直奔第七章,标题也叫《杜鹃红》。宋建华、曾令发、刘永生、欧阳罗发生、刘海东、卢博文……这些普通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虽为第一次遇见,却已深深印入脑海。

  几乎两三天之内,就畅读完近27万字的全书,内心满溢着欣慰,又充满感动——2018年7月,瑞金成为赣南革命老区首个实现脱贫摘帽的县市;后来又获评“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是啊,“红都”71万儿女已走出贫穷,正各自开创着美好新生活。

  巨变,因为他们相信。这片土地上的乡亲相信中国共产党。分田造屋、架桥铺路、油盐柴米、生老病死。党和政府一直为民办事,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人始终挂肚牵肠。

  这相信,是信仰,是信念,也是信心。所以,“不管是幸福还是不幸,无论是顺利还是坎坷……他们从不放弃,从不抱怨,如此甘于平凡,却又如此不甘平庸”。

  所以,当有人建议遭遇不幸的华割禾找政府“办个啥抚恤”时,他连连摇头,“我们这里,家家都有红军,村村都有烈士,我和大家并没有什么不同啊!”而云石乡回龙村的刘志武,在村干部准备给他建档立卡,作为贫困户给予补助时,他这样说:“我能自力更生,不能白白拿国家的钱……如果有学习的机会,有学习致富的法宝,我愿意去学习。”

  巨变,也因为他们传承。

  书中这些受访对象作为红色后代,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着先辈们不畏艰难、勇于牺牲,默默付出、勇于担当等精神。这些红色基因已经融入血脉,在日常中践行。

  于是,我们读到这样的故事:朱胜江,虽历经多次大手术险些丧命,却依然带着叶坪镇群众进行新农村建设取得累累硕果;华东林,流转土地发展农业种植,帮助老百姓实现家门口打工愿望;刘永生,下海经商走上致富路反哺家乡;曾康华,冒着酷暑严寒一遍遍拍摄宣传武阳脐橙等农产品和红色旅游资源……

  巨变,更因为他们一直在奋斗。

  譬如,打工时意外受伤的钟福庆,回乡后在村委会工作,作为驻村干部的他,帮扶3个小组,结对5个贫困户,帮助他们脱了贫;黄柏乡柏村村的谢建平,这些年一直以“勤劳致富”为微信名,他说:“这是我过上幸福生活的法宝,也是我的人生信条。”

  有人说,最好的说服是故事,感人的魅力在精神。也有人说,“所谓文学,不离人性,不离有情众生……听故事和讲故事,众生之刚需和天性。”我以为,本书的魅力与特质之一,正在于讲好了故事,见人见事见精神。

  阅读作者的文字,我们似乎也面对面、生动感知到这些红军后代身上有一股气,内心有一种坚定的力量。正如作者在创作谈中所言,“他们的勇敢、善良、朴实,他们的那种淳朴和友善……(即使有人)历经着巨大的生活艰辛,却坚守着一些伟大的精神和品格。”

  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韧劲,从2020年10月到2021年1月,耗时整整3个月,她遍访瑞金17个乡镇近200个村庄:东至日东,南抵拔英,西达万田,北及丁陂……耐心倾听,打捞故事,有时候还要核实、订正史实。

  我也相信并祝福,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这片血染的神圣土地上,人民的生活肯定会更加美好,更加火红。

  今后,如果有人问我“何以瑞金”或者“何以《杜鹃红》”,回答其实只要六个字——

  因为红,所以红!


浙江日报 阅读 00009 何以瑞金,何以红 2023-11-17 26446444 2 2023年11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