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听漏工:为供水管道听诊
拍友 姚玲利 伊凡 摄影报道
夏夜,一辆工具车行驶到湖州市南太湖新区凤凰路与龙溪北路的交叉口附近,梁永新和搭档张入良迅速下车打开后备箱,套上安全服,带上设备,开启地下供水管网的巡查工作。
他们是地下供水管道的听漏工,持续高温,城市用水量屡创新高,正是因为有这么一群“管道医生”,居民们用水才能更安心。
由于听漏工作需要安静的环境,所以每当夜深人静,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不难遇见像梁永新一样的听漏工,他们用双耳与地下供水管网“对话”,排查漏水点。
到达一处路口,梁永新熟练地举起手电筒打双闪,提醒过往的车辆。搭档张入良用铁钩打开窨井盖,将听漏棒的一端放置在水管阀门上,弯腰屈背,侧耳抵在听漏棒上。多年的经验练就了他灵敏的听力,没一会儿,他便回答:“正常。”
一个听漏仪,一根听漏棒,一个铁钩和一只手电筒,是梁永新和搭档的全部工作设备。他介绍,一根1.5米长、手指般粗细的听漏棒由特殊的金属制成,一头抵着地面,一头是听头,用耳朵贴着,若是有漏水,就能听到地下水管里的水流声音。梁永新身背收音机大小的听漏仪,戴上耳机,把秤锤模样的探头放在地面,地下的声音即可传至耳朵里。
行进、开井盖、弯腰听、再行进……这看似重复枯燥的工作内容,梁永新有着不同的理解。他说,地下供水管网年限、材质不同,漏水点或大或小,漏水声音也千差万别,但每有“发现”就很有成就感。
如今,入行7年的梁永新对湖州地下供水管网的分布、口径大小、阀门安装位置早已烂熟于心,不同漏水点的声音也了然于胸。此外,在做好夜晚日常巡查的同时,听漏工还要24小时待命,配合湖州供水管网应急处理情况。
今年以来,湖州的听漏工队伍共检出漏点185个,定位准确率100%,节约水量约1100.68万吨。
拍友 姚玲利 伊凡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