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人物

帅农鸟哥:乡村魔法师

  近期,一个名叫“帅农鸟哥”的三农自媒体人吸引了一大波流量:不到半年,抖音粉丝逼近520万;B站粉丝暴涨至285万。

  “帅农鸟哥”真名杨军昌,1981年出生的他,分享着来自家乡新昌的农村生活短视频,5分钟内糅合了约200个镜头,蕴含了墙绘、手工、美食、风景等诸多元素,若仔细看,会发现暗藏其间的各种或幽默或暖心的巧思。

  “馋哭了!好像回到童年外婆家。”“神奇的乡村!”“这不就是我向往的生活!”一条条弹幕闪过,几百万年轻人透过“帅农鸟哥”的视频看到了乡村的无限可能。

  清瘦、精神,是记者见到杨军昌的第一印象。夏日清晨,气温已飙升到30℃以上,他依旧穿着视频中常见的那身沾满颜料的蓝西装,手中,一片木质扇叶正在缓缓成型——家里的老式吊扇坏了,他打算做个新的。

  化腐朽为神奇

  在杨军昌的视频下,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留言:你是不是会魔法?

  在网友眼中,他有着魔法般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笨重的木头、柔软的青草、粗糙的墙面、用旧的毛巾、不起眼的野菜……在杨军昌的手上,却变成了憨态可掬的“冰墩墩”、牢固的小木凳、栩栩如生的老虎、香气四溢的农家小炒。

  人们不会想到,在2000年,19岁的杨军昌却曾为找工作犯愁。“我中专毕业后进入一家广告装潢公司。没想到才干了3个月,就被刚刚兴起的电脑喷绘替代了。”杨军昌笑着回忆当时失业的窘迫,“之后我只能四处打工谋生,木工、电焊、水泥工就是那会儿为了生计自学的。”

  如今,杨军昌依旧随身携带着一块工具板,上面挂着近百种琳琅满目不同形状的工具,这些“吃饭家当”是他几十年岁月的见证。

  到了2017年,36岁的杨军昌仍在打工,但他不再是一个人,一家四口的经济重担压在他的肩头。“当时短视频逐渐流行,我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在工作和家务之余,他把全部时间都用来拍摄和剪辑,从试水微信朋友圈、本地论坛再到全网公共平台,逐渐摸索出自己独到的镜头语言和风格。

  “只要能通过时间解决的都不是问题。”至今,杨军昌依旧沿用着这条人生哲学:5分钟的视频,他仍坚持花1周拍摄,7至8个小时剪辑,在他的手机备忘录里,记录着几百条他随时随地迸发的关于视频创作的灵感。“我也许比别人笨一点,那就多付出时间,多努力一点嘛。”

  谁说苦日子不能熬出糖?对杨军昌来说,这些技能和过往所有的经历一起被时间刻进了生命里,看似毫不相干,却在一刹那爆发出耀眼的火花,这是努力生活的人应有的馈赠。

  生活充实而自由

  成为乡村创业者,杨军昌形容自己的生活“充实而自由”。

  每天上午7时,准时起床送孩子上学,下午4时,接孩子回家。中间的这段时间,他前往位于新昌县澄潭街道宋家村丈母娘家的小院里,心无旁骛地录制视频。

  除了各种技能,杨军昌的视频里总会自然流露出柴米油盐的烟火气和原生态的田园风光,常常出现的还有一个温婉的女子,那是他的妻子宋兰英。杨军昌创作期间,宋兰英会默契的准备材料、打扫场地,时不时还要兼职演员和摄像。在她眼中,丈夫不仅幽默风趣,更是一个“肯吃苦”“有想法”的人。

  因此,当杨军昌在2019年底正式决定辞职创业,一脚踏入不知深浅的直播带货行业时,宋兰英没有反对。“虽然我并不是很理解,但还是决定支持他。”

  尽管直播带货并没有给家里经济带来改观,但却为他积累了一批粉丝。“你看,3年下来也有19万粉丝了。”杨军昌拿出手机,给记者展示他的另一个账号“走路的麻雀”。

  在这批粉丝的鼓舞下,他又注册了“帅农鸟哥”的账号,本意是个辅助小号,用于分享生活以及粉丝互动聊天。“没想到小号火了,现在变成主业了。”“帅农鸟哥”账号的成功让杨军昌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改善,不过他依旧保持着和原先差不多的开销。

  “我想存钱在县城买一个小套房,再把生活改善得好一些。”杨军昌说,这是他们全家的目标,主要是为了让两个孩子在城里享受更好的教育。“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样的嘛。”

  做家乡的带货王

  “哗——”杨军昌将绿色的颜料洒向墙面,紧接着,他掏出画笔,“唰唰唰——”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逐渐成形。

  下午,杨军昌站在白墙前,为他新接的商单开启创作。两位摄影师一前一后举着相机,寻找着最佳角度,杨军昌告诉记者,这是他正在组建的专业制作团队,“我希望从拍摄和剪辑的工作中抽身出来,专心投入创作。”

  现在,杨军昌的工作量越来越大,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商业合作,他有着自己朴素的一套筛选机制:“贷款类不做、抖音账号不做游戏,因为小孩子也要看,要给他们传递更多正能量。”

  不过,遇上父老乡亲的托付,他却几乎有求必应。两年来,他陆续帮乡亲卖过新昌水蜜桃、嵊州桃形李、大佛龙井、嵊州杨梅等十几种农特产品。这两天,他又应承下“回山茭白”“东茗乡小香薯”的带货任务。尽管不赚钱,他却很坦然,“不带货农产品,我还算什么三农自媒体人?”

  这份深厚的“乡土情结”正在化为更大的责任。几天前,新昌县文明办找到杨军昌,请他为家乡文明城市创建尽一份力,妻子户籍所在的澄潭街道也打算把他纳入新乡贤。

  “家乡的事情我一定会全力投入。”杨军昌告诉记者,他已经下定决心:用一年多的时间改善好小家庭的生活,然后就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宣传和推广家乡。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那些年轻人——只要努力,你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你的家乡也会因此变得更美好。”杨军昌说。


浙江日报 人物 00005 帅农鸟哥:乡村魔法师 2022-08-22 浙江日报2022-08-2200003 2 2022年08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