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治一治拖沓“言风”

  伍里川

  不久前,笔者参加某论坛活动时看到,在前面的主题讲演环节中,一些人士发言超时,导致后面环节被严重“挤压”,主办方没办法,设计了“发言倒计时牌”,上书“还有三分钟”。要是发言者仍不“刹车”,就递上写有“还有一分钟”的牌子,收效明显。

  这是个治理发言超时的有效之举。有人或许有不同看法,想多说几句话,也是好事啊,总比说不出来、有话掖着、不知所云强吧?可发言守时历来是一条公认规则,也是会风的保障。这既是对听众的尊重,也是对会议顺畅举行的保障。发言超时,挤占他人时间,影响会场节奏。如果多数人发言都超时,会风可想而知。

  从防止文山会海、提高会议效率的角度来说,政府部门组织的会议、座谈、论坛,尤其应提倡简明的发言风格。现实中,一些干部的会场发言不知不觉做了“冗长派”。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的情景:“简单说几句”——结果很复杂;“补充一句”——结果一补好多句。那么,对这类会议发言之风,是否也能尝试“倒计时牌”的做法?

  发言超时,不是小问题。发言是一个技术性行为,体现的是一个人对于工作、事务的理解与对相关信息的掌握情况,当以言简意赅、直奔主题为胜。世界上没有由于守时而说不清的发言,只有不得要领的发言。

  须知,文山会海一定程度上也与拖沓“言风”有关。一些人在会场或论坛动辄“说个没完”,既有过于自信的一面,也有不自信的一面,总怕自己讲得少了,没讲到重点问题上,于是不断地追加“重点”。

  无论如何,被不守时发言风气影响,加入到“超时发言群体”中,是一件值得检讨的事。这种风气或惯性,暴露了一个缺乏训练、制约的技术性问题。而归根结底,是学习、磨砺不够,更缺乏“规则敬畏”。

  “言风”也是文风的外在表现。好的言风,让精炼、透彻的话语体系成为主流,实现言者与受众的共振、共鸣。糟糕的“言风”则助推了“你超时我也超时”的“破窗效应”。在党委、政府大力提倡改文风会风的当下,应瞄准顽疾对症下药,实现“言风”的正常化,倡导“简说”“短说”,推动形成讲规则、讲效率、求真务实的“言风”。如此,一个风清气正的“会场环境”将会如约而至。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治一治拖沓“言风” 2022-08-03 24607465 2 2022年08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