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要闻

明星村二次创业的精神密码——

滕头,一犁耕到头

  当明星村不难,难的是一直当明星村。

  半个多世纪以来,从轰轰烈烈“改土造田”到改革开放兴办企业,再到转型生态旅游、走绿色发展之路……宁波市奉化区萧王庙街道滕头村的每一步,都切中大时代的脉搏,创造中国乡村发展的奇迹。

  火热之下,暗流涌动。村里,老书记突然病倒,新党委班子临危受命,接力棒是否能接好?村外,既有花园、航民等老牌名村,又有“网红村”前赴后继,滕头的光环如何保持?向前,新发展格局正在抓紧构建,常青树能否继续走在前列?向后,多元产业并存、新老村民汇聚,党建如何不断创新?

  “对滕头来说,小进也是落后,必须自我革命、再创辉煌。”村党委书记傅平均说。有何实招,成效怎样?且看,滕头村如何再创业。

  一个勇于“揭短”的党委,奋起走在前列

  2017年9月8日,滕头的一个重要节点。

  那天,偌大的文化礼堂座无虚席,鸦雀无声。276名党员、100多位村民代表的目光,齐刷刷地看着主席台上满票当选村党委书记的傅平均。

  此时,距离老书记傅企平突发脑溢血病倒,已有9个多月。临时主持工作的党委班子,齐心协力渡过难关,各个项目按期完成,村民福利一项没减,大家的心也安定了。

  “滕头,该补课了。”

  一句话,如同沸水滴入油锅。村干部、企业高管迷茫:“工作刚步入正轨,立刻要转向吗?”村民费解:“滕头已经很好了,还要补什么课?”就连奉化、宁波的干部,都有忧虑:“滕头可别把牌子砸了。”

  但是村党委班子认为,不补不行——滕头控股集团,产值占比最高的是服装、包装、苗木等劳动密集型公司,后劲不足;仅有上海世博会滕头乡村案例馆、村史馆等少数景点,生态旅游业态不够丰富;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集中安置房,年久失修,生活品质难以保障……

  “补的就是几十年来发展的短板。”傅平均很坚决,“我们必须把名村的旗子举起,不是扛起,扛起是勉强跟随,举起才是走在前列!”

  如同100年来,在一个个时代的拐弯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解放思想、勇于自我革命,带领亿万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面对成绩、困难和挑战,滕头村党委咬牙定下攸关未来的新目标——一年一个样,三年全变样。

  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就布局高科技、生态两大领域,瞄准循环经济、新材料项目投资;

  乡村旅游业态不够,就拉开框架,构建吃、喝、游、乐、购全产业链;

  居住品质不高,就对标国际一流,打造未来社区乡村版;

  ……

  村里最显眼的展板,张贴着40多个项目的倒计时表。铆足了劲的滕头人,开始实干苦干。

  一群实干担当的党员,重塑乡村面貌

  在滕头,“抢”是一种常态。抢时间,抢进度,抢在问题发生之前解决问题。

  生态民俗农创中心,是新班子谋划的最大一个项目,投资3亿元,能将乡村旅游版图扩展一倍。这也是工期最紧的一个项目,规划、施工、装修总计150天,相当于普通工程的1.5倍速度。

  协调政策、保障水电、把控施工,哪项都不容易。而不远处,四五个项目同步启动。更难的是,滕头控股集团30多家下属企业,同样事务纷繁。

  傅平均特地理了平头,撂下狠话:“项目不完成就不理发!”村党委委员傅海丰把家里的养殖场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全心投入村里工作;负责项目投资的滕头控股集团高管余海龙,连着3个春节退掉了回老家陕西的票。

  “驻扎”工地抓落实、跑南闯北谈招商、进度会开到凌晨……滕头村里,不舍昼夜。

  见证1960年代全村老少“改土造田”、1970年代全力以赴建新农村、1990年代迈开步伐发展产业的老党员傅央改,感触很深:“‘一犁耕到头’的精神不变,滕头就能蹚出一条新路。”

  确实,一个“好看、好吃、好玩、好住、好学”的新滕头,平地而起。环村小火车60天落地运行,生态农庄、滕头酒店250天建成运营,农创中心于2019年春节前如期开业。

  游客闻讯而来,最高峰时日流量达到6万余人次。2020年,尽管取消了景区门票,遭遇了疫情冲击,滕头旅游人数、经营收入依旧亮眼,达到128万人次、1.5亿元。

  “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先人后己、在利益面前先公后私、在奉献面前先人一步”,这是村党委定的原则,更是血脉传承的担当,激励所有人冲锋在前。

  2019年2月6日,大年初二,6万游客涌入滕头,比预估的两万人足足多了3倍。为了防止发生事故,村党委第一支部书记傅德明立刻组织30多人成立应急队伍。他们早上6时出门,晚上11时回家,吃饭囫囵啃张饼、吃碗拉面。嗓子哑了,脚起了泡,人却很精神,他说:“滕头党员,不讲虚的,就要争当榜样,就是敢啃硬骨头。”

  而这,不正是百年大党的力量源泉——一个个基层支部,铸成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创造动人心魄的发展奇迹。

  一个不断创新的村庄,奔向理想生活

  今天的滕头,有着普通村庄难以想象的图景——崛起的项目、产业的活力、致富的机遇,895名村民和2000余名外来人员共同生活。

  人们来到这里,需要创业就业的平台,也期盼和谐相处的空间,渴望公平竞争的机会。傅平均说,过去,滕头一次次突破传统路径,成为乡村发展“风向标”,如今,更要大胆去闯、去试,以创新力量撬动治理变革、产业发展,顺应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村庄入口的石碑上,“一犁耕到头”的滕头精神后,镌刻上“创新永不休”,预示他们的决心。

  创新,从党组织内部开始。本地村民为主的滕头村党委,与外来人员占多数的滕头控股集团党委,开启合署办公的全新历史。全村24个党支部人员重构,新老村民相依、相融、相成。

  一支支敢想敢干、为民服务的新队伍,由此形成。村民王露露有一手好厨艺,村党委鼓励其创业,帮助她在村里租了两间店面,开了私房菜馆。眼下,随着乡村旅游越来越旺,她的年净收入已有30万元。

  众多制度创新,更为发展注入能量。

  去年开始,滕头开启员工持股计划。在确保村集体控股前提下,允许达到一定条件的集团高管、员工入股投资项目。这全面激发了村庄活力。

  来自湖北的于卿感慨,20年前只身来到滕头时,绝没有想到自己竟能从一名普通工人一步步晋升至滕头控股集团总工程师,主导农创中心、生态酒店等项目施工,“我把家安在了滕头”。

  每个人都能尽情实现梦想。这,不就是理想乡村的样子?2020年,占地不到2平方公里的滕头村,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22.89亿元,利税11.68亿元,村民年均纯收入6.9万元,变局中走出持续攀登的折线。眼下,创业小微园、盆景园艺馆、旧村改造等30多个项目齐头并进,投资规模超10亿元。

  创新不止,滕头故事越写越精彩。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5 滕头,一犁耕到头 2021-04-02 浙江日报2021-04-0200004 2 2021年04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