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深读

成长导师六对一 让小世界联通大世界

  “如果约好你下午四点来,从三点钟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快乐。”每次志愿者家访前,聪聪都有着法国儿童文学《小王子》中一模一样的内心独白。进村的路上,张海伟会频繁接到电话。“到哪里了?快到了吗?”有时,急切的话语刚落,便能看到村口迎接他的娇小身影。

  像聪聪一样,在景宁去年首创的“关爱365”体系中,所有留守、困境儿童都有至少6位“成长导师”。一名志愿者负责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和家庭关系调适;一名教师作为“第二家长”重点帮教;村社配备一名儿童主任负责日常关爱;一名警察作为“专属守护者”保障安全;一名签约医生作为“成长监护员”照看健康;一名县处级领导包干督导一个乡镇(街道)的儿童关爱工作。

  整个体系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志愿者、教师和儿童主任形成内层的花瓣,给予孩子们心理和情感慰藉。外层的公安、医疗、政府等社会力量,则成为强大的后盾。“花蕊中,就是我们全力守护的孩子。” 杨晓丽说,动员政府和社会力量营造一个层层包裹的安全区,就是想让亲情缺失的儿童,能放心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在广阔天地中向阳而生。

  系统的呵护之下,志愿者李艳亲眼见证了一个孩子走出内心“黑洞”的过程。她第一次见到13岁的康梅时,临近中午她还躲在床上,在这个性别意识早已萌发,爱美之心正盛的年纪,这名女孩却蓬头垢面不顾形象。“阴暗的床铺就像个‘黑洞’,你能感觉到她是心甘情愿缩在角落。”那一次,直到李艳离开,康梅也没有下床。妈妈离家出走,爸爸打工疏于照顾,让幼小的康美有了轻度的抑郁倾向。后续的每次家访,李艳都会坚持和她聊上半天,县城的新鲜事、流行的新电影甚至女孩子喜欢的娱乐八卦,无论康梅是否回应,她都会在临走前嘱咐:“有心事随时联系,我24小时在线。”

  这句承诺随着时间奇迹般生效。第三次上门时,康梅第一次露出了微笑,并意外地接受了在家门口合影的邀请。半年后,当李艳再一次送来口罩和生活用品时,康梅终于鼓起勇气谈起自己:“我没什么兴趣爱好,同学们都不爱和我玩。”打开话题的长谈中,李艳在朋友、姐姐和妈妈的身份间不断切换。临走时,她回望着第一次将她送到村口的康梅,翠绿起伏的群山前,女孩已经抽条的身影瘦弱又坚韧。“那是我看过最美的村景。”走出角落、走出家门、走出村庄,康梅的小世界开始与外界产生联结。

  而与“第二家长”教师蓝进有的结对,让6年级的严文静第一次有了被“关注”的感觉。疫情期间,身处山村的文静家里不通网,只能冒着严寒到邻村的同学家上网课,高山天寒,不久她便坚持不住弃学了。蓝进有自费为她办理了手机流量卡,却面临另一层担忧,如果孩子沉迷抖音、游戏,耽误学习怎么办?送卡的前一天,他一夜难眠。

  无人时时督促的文静终究没有抵住诱惑,在反复拨通电话被挂断后,蓝进有对文静说:“不接电话,作业不做,你真的想让关心你的人都失望而去吗?”这番气急后的重话,犹如当头棒喝。“从没有人这么关注我在意我。”“被期待”让文静第一次有了想改变的决心,成绩也渐有起色。至今,那张流量卡也没有被收回,这让文静感受到了信任和尊重,也给了她奋斗的力量。

  更多外围支撑也在发挥作用。书丽的新书桌里放着她的“安全守护卡”,上面清楚地列着结对警察的姓名和电话,这让每一个留守、困境儿童在遭遇困难和危险时都可以第一时间联系“专属”警察寻求帮助;村居签约医生会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每季度开展健康监测评估,并针对儿童心理特点和常发健康事故开展健康教育。县处级干部发挥督导、协调作用,统筹一个乡镇(街道)的儿童工作,一些干部还主动申请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写在“守护卡”上。“如果孩子们面对问题不知向谁求助,至少可以直接找到我。”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7 成长导师六对一 让小世界联通大世界 2020-08-05 浙江日报2020-08-0500019 2 2020年08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