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体坛风云

产城融合,大美洲泉

  千年古镇桐乡洲泉,素有“洲团千市集,水绕一线清”之美誉,因“四周皆水,其中一地如钱”,得名“洲钱”,清代以后渐称“洲泉”。京杭大运河和长山河穿境而过,孕育了数千年的水乡文化和进取精神。洲泉拥有2家百亿企业,有2家上市企业、3个国内行业的单打冠军、2家十亿企业和2家世界500强的央企。

  2013年,入选嘉兴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名单,2014年,又荣登“全国重点镇”行列,洲泉开启由镇向城跨越的模式,这是一个新开始,也是一个新机遇。这不是一次被动入选,而是一次主动争取,更多的源自这个工业大镇无法抑制的发展渴望,来自洲泉人对“城市梦”的渴望。不思进取则退,洲泉在浙北工业第一镇的荣誉中始终保持清醒,未雨绸缪寻求提档升级,以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为突破口,开始了一个新征程的跋涉。

  镇区合一,

  开创工业新天地

  2010年3月18日,桐乡市临杭经济区在洲泉挂牌成立,开启洲泉工业发展的新篇章。总规划面积21.5平方公里。区内拥有世界500强的华能集团,中国500强的桐昆集团和中国民企500强的新凤鸣集团,是嘉兴地区工业产值最大的经济平台之一。

  洲泉镇党委书记、临杭经济区党工委书记盛月良认为,洲泉的小城市建设要走以工业为个性的“产城融合”之路,打造现代化的经济新城。化纤产业是洲泉经济的支柱与核心,除了化纤产业外,洲泉还拥有皮鞋、蚕丝被产业,这些土生土长的本地产业,发展活力四射、后劲充足。另外,洲泉还拥有桐乡市两大工业主平台之一的临杭经济区,无论是现有产业发展还是临杭区引入的大项目、形成的大产业,都将带来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需要建设为之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临杭经济区自成立以来,已有15个项目落地,预计到2014年底工业生产性投入超100亿元,已打造成“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在招大引强时,凡新进企业要求做到三个一流,即一流的生态示范、一流的机械装备、一流的管理。

  一系列的转型升级举措,都让洲泉的工业发展迈上一个更节约高效的发展轨道。

  “洲泉实力”,

  开启小城市新征程

  成为嘉兴市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后,洲泉的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首先,洲泉做了一个“一城三区”的规划,南部是新区,建设商贸综合街区;中间是新社区,鼓励农户集聚到镇上;北面是临杭经济区,通过招商引资进行发展。

  洲泉能从全市众多强镇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嘉兴市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必然有其独特的优势,而这些优势也正是它建设小城市的基础。区位优势,首当其冲。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强大的辐射能力,不仅可以辐射桐乡西部,还可以辐射余杭、德清等地,对周边区域带动作用明显。

  在产业发展上,洲泉的优势有目共睹。在“大者恒大、小者更活”的理念下,洲泉实施“依参天大树强镇,靠盖地小草富民”战略,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一手抓大企业,以“项目”为王,围绕化纤、橡胶、电机等优势产业链,通过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实现了横向做大、纵向拉长;一手抓小企业,以“两改两创”促转型,在政策、科技、信息、资金等方面无缝对接、无障碍服务,让小者更活。形成了数十家亿元、十亿元、百亿元企业为龙头,80家规模以上企业为骨干,近3000家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企业梯队。

  洲泉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洲泉有桐乡723平方公里土地上最大的水面和最洁净的水源,那就是白荡漾、桑柴湖漾、野林滩组成的桐乡西部湿地,有桐乡市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农家乐之一——国家四星级农庄稻香人家,还有家庭农场、千亩鱼塘、万亩果园等。

  洲泉的文化,内有乾坤,历史名人赵汝愚、吕留良、吴尔勋、吴之振、胡菊邻等曾留下屐痕,抗战时期曾是浙西特委所在地和苏、浙、皖游击区中心。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桑蚕丝织技艺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竿船技。“三洞环桥”等40多座仪态万千的古桥,记录了洲泉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老艺人用“三跳”为当地村民带去有关计划生育、国土保护、环境卫生、健康科普等科普曲目,寓教于乐,老瓶装新酒,别有一番滋味;还有坝桥村的文化礼堂,建于上世纪70年代,完好保存至今。


浙江日报 人文·体坛风云 00014 产城融合,大美洲泉 2014-11-17 浙江日报2014-11-1700014 2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