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船上班
缪声远
杭州的东河,有一种限坐8人的槽坊船,和公交车一样投币刷卡,同样也可以乘坐它去上班。慢,是它的主要特征,从梅花碑漂到宝善桥要40分钟,加上走到码头的时间,全程不下一个小时。尽管如此,我依然选择早点起床出门,不开车不打车不挤公交,坐船上班。
早晨七点,坐第一班船从斗富三桥码头出发,窄河道两岸白墙黑瓦、绿树参天。水波粼粼中,小船缓缓穿过一个个桥洞。每座桥底下都有装饰浮雕,刻写着古城的传统文化和市井生活,两岸则是晨起锻炼的人群。
传说古时,大禹和各路诸侯一路水行,来到吴越怀山襄陵之地,便舍杭登陆。从此浙江东北的这块被后人称为“人间天堂”的地方,便有了一个“杭”字。杭通航,渡船的意思。直到民国时期,杭州的主要物流客流途径仍旧是水运,当时万安桥是东河第一大码头。如今的东河,也是在万安桥这段河道转阔,视线开朗,此时,便知道离单位不远了。接近八点,到达终点——杭州最美三孔桥:坝子桥。
船长总是和善,问我们要在哪站下船。有人招手晚了,船长耐心退回来靠岸接。清晨坐船的人很少,有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偶尔也会有老人家结伴,在河边散步的人有时也招手搭一站玩玩的。但是只要是在船上,大家都其乐融融。船长会指着浮雕念诗,几乎每座古桥都有与之相配的格律诗,在平平仄仄中念出诗情画意。“老杭州”们总是感慨万千,“以前菜市桥的码头上不断有轮船运粪便出去,而艮山门那头则有运蔬菜的船进来,轰隆隆地擦肩而过。”“二三十年前的东河臭气熏天、蚊蝇飞舞,河边住户都皱着眉头过日子。”现在今非昔比,春有百花夏有风,两岸居民享福了。老人家对沿途每一座桥如数家珍:“这是六部桥,得名于南宋的一次兵变。”“这是平安桥,当年皇上为太平公主所建,现在百姓都会带家里小孩到太平桥上走一走,一生平安。”……
就这样,在每天重复的上班路上,我走出了旅行的心情。这里的美景不是黄山的高耸凌人,不是九寨沟那种惊艳——她是闹中取静、融入生活的,她就在家门口,亲和我们的心灵。飘荡的小木船,没有马路上的喇叭轰鸣、汽车尾气,没有堵车顾虑,没有公交车里面对面挤着却冷眼的漠然。她用自然的方式,悠然地放慢生活节奏;用如水的前行,让人忘却红绿灯前的焦躁;用微风拂面的清净,换来美好和愉悦,迎接一天的工作。
在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动车、高铁层出不穷的土地上,在翘首盼着地铁开通的杭州,以船代车从此成了我上班的方式。这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心态。报纸上充斥着“宝马撞宝马”之类的新闻、手机里装着“愤怒的小鸟”,我们再不能失去这个被遗忘了的看世界的角度。虽然置身于一个追求“更快”的时代里,但小船,她就在那里,用慢生活潜移默化着我这个庸庸碌碌的新杭州人。不必抱怨汽油涨价,也不介意早晚高峰,放下脚步,留一份古意,坐船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