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学生不得推荐”只会产生伪君子
伍少安
当前,有不少人认为时下的社会风气已经面临道德滑坡的危机。不管这种判断是否具备严格的数据基础,但至少反映人们对社会道德问题已产生了焦虑感。在这样的情景中,北大加大了道德层面的考核,将“不孝敬父母者”踢出校长推荐之列,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具有引导社会道德的功效。
但是,北大纵然有一千零一个美好的理由,也没法消解“不孝敬父母者”的认定难度。当然,可以硬性规定校长有义务家访,充分了解拟将被推荐的学生是否存在不孝敬父母的行为。可是,学生家长除了美言自己的孩子之外,难道还会说别的坏话吗?
当然,北大还可以往前走一步,规定家长要证明自己的孩子孝敬父母,必须提供证据。那么,孩子节衣缩食给父母购买生日礼物、百忙之中给父母捶背之类的故事定然会被导演出来,甚至用表演的方式制作成视频供校方观看。
此外,考核中学生是否孝敬父母,还要遭遇一个更大的难题:中学生未到赡养父母的年龄,相反是在接受父母的抚养。是否孝敬父母,其实往往要到赡养父母的阶段才能有明确的衡量标准,而在父母抚养孩子时期,大家关注的是孩子是否听话,只要孩子不给父母惹麻烦,认真学习且成绩优秀,就是个让人夸奖的孩子。如果校长向学生家的邻居了解孩子是否孝敬父母,说不定会被视为一个笑话。
在“学生是否孝敬父母”这个问题上,其实并不具备核查的可能性,校方、家长和学生为了应付北大的规定,就会有可能合谋造假,被校长推荐的学生很可能是被包装成为一个非常孝敬父母的道德模范。由此看来,这一规定其实非常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从而引导社会制造“伪君子”,而与其引导传统道德建设的本意相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