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伦敦印象

  杨树荫

  

  伦敦,是一座可以引发你不断思想的城市。无论它的气势,无论它的细节,它所展示的内涵,都会让你久久地思索。

  著名的英国旅行作家戴维曾经这样写道:“英国有许多迷人的城市、城镇、乡村和小部落,不过,只有当你来到规模巨大的首都后,才会真正感受到英国的魅力。不同的人对伦敦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绝不会是平庸的感觉。”

  文化之城

  伦敦城市的分量,大概是由文化堆积起来的,各种各样的博物馆,便是一例。进入伦敦,犹如进入了博物馆的丛林,目不暇接: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国家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英格兰银行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皇家战争博物馆、戏剧博物馆、国家肖像画廊、华莱士收藏馆……坐落在伦敦的各个街区,都是免费开放,这些博物馆不仅收藏丰富,而且相当一些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建筑的珍品。

  有着巨大穹顶的大英博物馆,是伦敦博物馆之最,巍峨庄严,气势非凡。来自世界各地的藏品,再现了各种不同文化的魅力。昔日满含着不同民族智慧的举世罕见的珍宝,在大英帝国强势之时,在各种手段之下,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发源地,如今在殿堂之上,默默地供人品赏。

  伦敦是文化的海洋。一队一队的小学生在博物馆听课,从小就接受着自然、历史、科学、技术的滋润;不同肤色的年轻人往往在美术、艺术馆里,三五成群地席地而坐,摆起了即兴的沙龙;公园长椅上,地铁车厢里,举眼都是潜心阅读的人们。

  伦敦的文化,还体现在保留自己固有的特色上:公交车都是红色双层车,给城市平添了几分生气,车的底层可一览五光十色的流动街景,顶层可纵目远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出租车都是老款的黑色方头车,让你恍惚见到了老伦敦老爷车的景象;高大威武的皇家马队、骑警又是伦敦一景,让人眼睛一亮。

  细细体味,伦敦的文化犹如清新的空气,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节俭之城

  伦敦的地铁车站,用我们的眼光,实在是寒碜。地铁站大都简单甚至简陋。月台顶面上白炽的灯光,刚够照明。在英国人看来,车站的功能就是上客、下客,除此之外,其他的功能都是“奢侈”。

  伦敦见不到显示市政形象的“大手笔”、大工程,老式的厂房稍加改装,成了陈列馆、博物馆;老式的街道没有拓宽重建,稍加整修成了今日的单行车道;街道上的交通标线细长清晰,比我们的交通标线窄了一半,涂料也就节约了一半,密集的车辆照样井然有序。

  伦敦的节俭还体现在吃喝上。走进餐厅,绝对见不到吃一半、剩一半的狼藉景象,盛大的宴请,也只是土豆、西红柿、牛排、火腿肠,简简单单的三四道菜,如此的节俭,反倒让人生出敬意来。

  伦敦人依然喜爱自己老式的汽车,依然喜爱坐地铁、坐公交,依然实行着夏令时,依然……

  其实,“依然”节俭,才是富裕,才是真正的现代社会。

  和谐之城

  2012年伦敦奥运会,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各种声音都能听到。对政府而言,该压缩的压缩,该投入的投入,奥运会筹备工作照样进行。

  伦敦海德公园,世界有名。同样出名的是海德公园内的“自由演讲角”,当时政府划了“红线”:一不能污辱皇室成员;二不能煽动战争、鼓吹暴力,其余一概由你去说。曾经有多少人在这里或者慷慨激昂,或者声嘶力竭,言者自言,听者自听,相安无事。到如今,互联网沟通了全世界,在网上发出声音已是趋势,“自由演讲角”也就不复存在。

  伦敦也是共产主义思想的策划地之一,马克思在伦敦起草了他许多辉煌的政治篇章,《共产党宣言》就诞生在伦敦。宣称要埋葬资本主义的卡尔·马克思,至今在资本主义的“腹地”还是受到人们的尊重。

  伦敦的和谐还体现在细节之中。依着自己个性设计的私人住宅,有的会在屋顶上树起一座大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行人;有的会在阳台上高挂着一个卡通形象,夸张、可笑,给行人一个欣喜、一个幽默。

  伦敦的公共设施也渗透着人文气息,洋溢着和谐之风。泰晤士河穿越伦敦,把伦敦分为南、北两区,河边筑起半人高的护墙,人们可以靠着护墙饱览泰晤士河风情,细心周到的市政部门还把沿河步行道边的休闲座椅都垒起了台阶,高高在上,坐在椅子上仍能一览江景。

  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伦敦的一景。一片一片的大树,几十年、几百年,依然参天而立,路会绕着树而修,房会避开树而建。树木在伦敦,也算是幸运,不会屡屡遭受挪迁之苦、砍伐之痛。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18 伦敦印象 通讯员-杨树荫-杭州莫干山路425号瑞祺大厦省发展规划院-310012 2010-03-17 nw.D1000FFN_20100317_12-00018 2 2010年03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