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钓岛人未知
□徐荣木
在舟山朱家尖岛与普陀洛迦山之间的洋面上, 有一座叫白沙的遗世孤悬小岛,面积2.88平方公里, 风光旖旎,堪称舟山群岛中的“小家碧玉”。盘古以来, 小岛居民世代与海洋为伴, 捕鱼为生,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名不见经传, 虽坐拥丰富的岛礁资源, 港湾多姿,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钓岛是神秘的。相传很久以前, 白沙岛附近常有海盗出没在波峰浪谷, 一位渔嫂的丈夫牧海时被海盗枪杀, 后来渔嫂的儿子秉承父业下海捕鱼, 渔嫂整天提心吊胆,盼儿平安归来。有天, 她路见一陌生人趴在岸边, 奄奄一息, 就顾不了许多,将他搀扶回家, 精心治疗,拢洋的儿子把捕来的名贵鱼熬汤伺候。他病愈走了, 临走前从身上取出一面白红黑的三色旗,嘱渔嫂之子出海时挂在船头,自从挂上三色旗, 海盗再也没碰上。从此, 白沙渔船皆挂上了三色旗, 渔民太平无事了。这个故事铭刻在白沙人记忆中并代代相传,增添了钓岛的神秘与玄妙。我在钓岛以凭海而筑的“良友客栈”见过那三色旗, 悬在靠海的岸边猎猎作响, 站在客栈屋檐下, 眼底浪花飞溅, 一阵阵浑厚的涛声从空旷处传来, 人犹置身于汪洋游弋的艨艟巨舰之上, 好像自己彻底溶于海天之中。若是遇上清风朗月之夜更是令人陶醉,在朦胧月色的覆盖下,客栈底下那片金色的沙滩泛着银光,渔舟夜泊,晚潮拍舷,潮头浪划出一道道磷质萤光, 仿佛似东海龙女纵情撒珠, 恍惚觉得到了唐朝诗人杜牧笔下“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的境地。
钓岛又是美丽的。夏日的一天, 我陪异乡客人登岛从码头乘车沿着清静的山道逶迤前行, 风从大海深处袭来, 沁人的凉爽。脚下的海是一片湛蓝, 这清濯的海水在舟山海域是难得一见的。海面上几叶扁舟在悠悠荡漾, 随着长长的涌浪起起伏伏,耕海牧渔,自得其乐,这无疑是海上的钓客,令人滋生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感怀。来到钓岛的险峻处, 或筑眺望台, 或筑茶楼, 坐在高处,观赏海景, 此时,海是动荡的, 岛是静谧的, 人是惬意的。
置身钓岛,赐你美的愉悦, 这不仅仅是它婀娜多姿的海湾、金色的沙滩,依山傍海鳞次栉比的一幢幢白粉墙、黛青瓦顶的渔家别墅,还在于它整洁的环境,闲适与宁静。全岛除游览用的几辆电瓶车外,几乎找不到一辆机动车,更让人赞赏的是小岛夜不闭户的淳厚民风,这在物欲横流的今天, 如此和谐的童话般去处, 是多么罕见多么美妙!
钓岛也是休闲的。在融渔家风情的“良友客栈”稍作休息,我们一行拎起钓竿向海边进发, 赶海是个时尚的休闲。站在潮头或礁石旁当个钓客,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别看晒得黑不溜秋, 情绪却是相当的高亢, 这是老少皆宜、其乐无穷的活动。我是初级钓客,在客栈附近湾内找个钓点,把随身携带物品放在不易被浪花溅湿的干燥处,然后选块相对平坦的礁石, 耐心地打开钓具卷线器,拌好诱饵,一手执竿,一手拿车筒的摇柄,拋竿开钓了。客人中有位小朋友凡凡已是开心得不得了,非要亲自掌钓,却又缺乏耐心,不是卷线器被缠住,就是鱼钩被海底的礁石缠牢,忙得不亦乐乎,时间过去了约一个小时,三条鱼竿皆无收获,是此处真的没鱼,还是鱼儿在考量我们的耐心呢。这时候,其中一根竿子弯成了完美的弧形,有戏了,用力一甩,一条活蹦乱跳的沙鳗被钓上来啦,沙鳗虽不算大,但大家的兴奋劲那是甭提了,也感受了一次当钓客的刺激。
海钓休闲而时尚,钓客的队伍也在不断膨胀,据估计,仅浙江地区海钓客已突破2万。老钓手是不屑在这内湾里钓鱼的, 他们大多喜好有浪的时候出矶外岛礁, 那里水又清又深, 洋流湍急, 浪花飞溅。此时, 一些鱼儿会挨近礁石追逐潮流觅食。在外海洋面上,轻舟缓缓飘荡,钓客们悠闲地蹲在船边揣着鱼竿,与精明的鱼儿耐心地周旋。
钓岛以其独特的魅力,正成为万顷东海碧波之中一颗闪亮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