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钱塘江

永恒的金近

  金近同志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很受儿童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家。他对孩子们的爱心和孩子们纯洁的童心紧紧相连,心连心,心心相印。他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儿童,写出既能教育儿童,又为儿童所接受、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品。

  我认识金近同志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他从北京来浙江体验生活,担任中国作协浙江分会副主席。为了深入生活,他到临安任县委宣传部副剖长兼杨岭乡党委副书记,却是一竿子到底,落户到杨岭村与三个孤儿生活在一起,像他们的父亲那样,帮助三个孤儿度过缺粮少食的三年困难时期。完全如同一家人,一起吃住,一起劳动,真正融入到农村孤儿的生活里去。村里的农民见他一身蓝布中山装,一双解放鞋,脚底沾着泥土,待人温和谦虚,脸带笑容,一点不像北京来的大作家,倒是像他们一样,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和当地的干部群众和孩子相处得很好,乡亲们都可以向他掏掏心里话。因为他原本也是受苦农民的儿子,十二岁就到大上海去当学徒,受尽苦难。这个时期他写出了《小鲤鱼跳龙门》(剧本),《山村里的新事情》(小说),《老鼠与小猫》、《狐狸打猎人》(童话)等。其中有的被拍成动画片,有的后来还印在纪念邮票上。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他的作品就是源于生活,来自生活。

  金近同志的家在杭州,作协为他安排了一处住所,他自己一头扎进农村生活中去了,只有开会和探亲才回来。当时,我的老伴俞仲武在省文联主持工作,有机会常与金近见面。仲武抗战前在杭州主编过《中国儿童时报》,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常为这张儿童报写儿童文学作品,他自己也写一些适合儿童口味的时事新闻和科学小品。金近这时候刚在上海编《儿童日报》,他们还是先后的同行呢。解放后,仲武知道金近在北京协助张天翼组织儿童文学工作。他读过不少金近的作品,还给孩子们讲金近的童话,对金近十分钦佩。他们两人说话都带着浓重的绍兴口音,更是一见如故,分外亲切。后来,金近来我家做客。当我第一次见到他那朴素的衣着,黝黑瘦削的脸庞,乐呵呵的笑容,真没想到这位著名的作家是这个模样的,他一点没有架子,说话谦逊得略带腼腆。我在浙江日报工作,管文化、教育、艺术方面的版面,得到接触金近同志的机会特别高兴,就约请他为浙报的文艺副刊写写童话和诗歌,他一口答应,为我们的副刊增添了光彩。

  我们读初中的大女儿小谷和读小学的二女儿毛毛,都是金近忠实的小读者,是童话迷。像《小鲤鱼跳龙门》、《小猫钓鱼》、《狐狸打猎人》等故事,几乎能背得出来。当知道金近叔叔要来我们家,更是欢喜雀跃。见了面,小谷和妹妹先簇拥上去,偎依在金近叔叔身边。我三岁的儿子小刚也来凑热闹,一头扑到他的怀里。金近笑眯眯地看他们一个个的模样,我发现他好像特别喜欢小刚,连连叫他“小刚,小刚,刚刚、刚刚”,抚摸他的头发,流露出发自心底的爱,小刚乐得咯咯咯地直笑。我心里思忖:他怎么这样喜欢小刚?可能是他没有儿子,把小刚当儿子一般亲吧?不!是我的思想太狭隘了。他对孩子的爱是他的爱心和童心的交流和沟通。他无时无刻不在观察、体会儿童的心理,就是说,他随时随地在探索儿童的思想感情,他们在想什么?要什么?正因为金近热爱孩子,不论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他都会爱,他同样爱农村的三个孤儿,主动和他们住在一起去照顾他们。他把这样的大爱溶化在他的作品里,启发鼓励儿童,让他们了解生活里的故事。有时看到社会上负面的东西,也写讽刺性的童话、寓言,让孩子们了解善恶。

  金近童话中的小动物、植物、花草是拟人化了的,充满童趣,用儿童的语言和小动物对话,让小动物人格化,去宣传正义、鞭挞邪恶,使儿童读者心灵净化。他像个老园丁,用他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心灵泉水去灌浇小苗,让他们成长为祖国的花朵,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小时候,听父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母亲讲《狼外婆和小白兔》的故事。我对我的孩子也讲过老故事,但他们最爱听的是金近的童话故事。他塑造的小动物,形象生动,含意深刻,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一个个健康成长。后来,他们成家立业,为人父母,他们对我的第三代讲金近爷爷的童话故事。现在他们有的生了第四代,第四代虽然还小,却也要听妈妈讲故事了,于是,金近太爷爷的作品又有了用武之地。就这样,金近的儿童文学作品,在我的家里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他的作品不会因年代变迁而褪色。当我给孩子们讲金近童话的同时,我自己也是深受教育,金近的儿童文学作品是老少皆宜的。

  我相信,千千万万有孩子的中国家庭,都需要这样的童话故事,金近的儿童文学作品会一代代传下去的。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永恒的金近 □秦秋谷 2009-09-18 48256F32002924A64825762B002288F6[A1-章瑞华≈B1-章瑞华] 2 2009年09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