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求学求职
3  4  
PDF 版
· 爱心与公益,能否并存?
· “老板‘躬迎’员工上班”
上了央视“马斌读报”
· 美国大学餐厅
不提供托盘
· 莫把生命当儿戏
· 82岁犟老太吓跑年轻贼
· 补课广告“名堂”多 家长务请擦亮眼
· 宁波开建事业单位面试评委库
·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职业资格培训登陆浙江
· 平价留学,亚洲风乍起
· 泉商为淳安学子圆求学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补课广告“名堂”多 家长务请擦亮眼
杭州部分暑期教育培训机构探访记
  很多家长一到了假期就急着到处找培训班,希望能利用假期给孩子补补课。媒体上各种培训广告也层出不穷,不少广告都打出了“一对一”“名师”的旗号,广告中“名师教学”“单科最高提高80分”“承诺无进步退费”等字眼,更是吸引眼球。

  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规定在职教师不得从事有偿家教,那么这些“名师”是指哪些老师呢?孩子真的能通过这样的假期培训提高成绩吗?“无进步退费”承诺能实现吗?据了解,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消保处在暑假期间接到了不少关于暑假培训的投诉,投诉主要集中在承诺失效、退费纠纷等方面。带着种种疑问,我们走进了杭城多家“名师”教育培训中心。

  真相一:“名师”有多重含义

  经过几番打探,我们找到了第一个目的地——学思教育,其总部租用了一座写字楼的几个房间做教室,规模不大。在教室里,放着几十张办公桌,老师一对一地和学生肩并肩挨着,挤在同一张办公桌上。我们粗粗一数,有十多个孩子正在上课。后来走访的其他教育中心设置与之类似。

  在走访各家教育中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大多很年轻。 “名师不一定是来自名校,也不一定要获得过什么荣誉,只要老师的经验多,受学生欢迎就可以叫名师”。这是子琪教育于校长的解释。对于“名师”的定义,这些教育中心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纳思教育的一位老师说:“我们认为,教学后能让学生满意的就应该是名师。”海豚教育的接待人员说:“我们的老师都是机构内部的,大多为曾在民办学校工作的老师。”学思教育的负责人则表示可以找到重点学校的名师,但价钱很高,一般是300/小时,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同时,他还表示:“基础不好的孩子如果一定要请名师授课,中心对教学效果不予保证。”

  看来,这些培训机构的“名师”与家长心目中的名师是有差距的。家长如果选择,事先对此应该有充分的了解。

  真相二: “承诺”有多种解释

  那么,广告上声称的“无进步退费”“单科最高提高80分”,“整体提高30—100分” 又怎样解释呢?

  在咨询现场,各家教育中心的接待人员都极力保证孩子的成绩一定会提高,希望家长要相信培训中心。学思教育负责人说,“进步是肯定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不可能没有提高。”他进一步解释说,学生的进步并不一定是成绩马上有多大提高,经过一段时间,学生自己会感受到这种进步。当我们追问“承诺无进步退费”是在什么情况下兑现时,负责人回答则含糊不清,只是一个劲说学生肯定会进步。据悉,“无进步退费”并没有书面的保证。

  “整体提高30—100分只是一个目标,孩子学得好不好既有老师的因素也有学生自己的因素,对学生到底能提高多少无法做出量的保证。”纳思教育的顾问龙老师把广告中打出的“整体提高30—100分”解释为一个目标。成绩提高无法考证,退费当然更加无法兑现。

  昂贵学费支付之前应三思

  据了解,这类补课性质的教育培训中心收费昂贵,到了几乎令人咂舌的地步。比如,对高二学生的收费标准为普通教师每小时120—150元,重点学校的名教师,则要每小时200——400元。也就是说,即使上最便宜的班,每天按辅导4小时计算,一个月下来至少要1.44万元,如果请的是重点学校老师,则至少要2.4万元。

  就这类很容易造成误导的教育培训广告,我们走访了相关部门。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消保处王蕾再次提醒家长,选择培训班,要擦亮眼睛。她说:“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为此,他们常常会带着情绪看广告,把广告中‘整体提高30—100分’等可以有多种解释的文字,理解为孩子以后的考试成绩可以提高那么多。广告中带有很多夸大成分,也存在很多误导信息,家长应该保持理性。可以通过电话或直接到现场详细咨询有关事宜,对各家教育中心多加比较,慎重决定。”

  杭州市教育局成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市关于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正在起草当中,争取在今年能够出台, 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吴佳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求学求职 00007 补课广告“名堂”多 家长务请擦亮眼 2008-7-30 浙江日报000072008-07-30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