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今天中午,当记者拨通刘化章的手机时,“我在实验室,你随时都可以过来采访,”电话那头的回答让我有些意外。
在心爱的实验室里,几十年来,刘化章一直跟催化剂打交道。催化剂在化学工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大部分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里都采用催化剂。熔铁催化剂已有近百年历史,自1909年德国科学家布什和米泰希发明Fe3O4(四氧化三铁)氨合成催化剂以来,国际上已经形成公认的“经典结论”:以四氧化三铁为“母体”的催化剂具有最高活性。一直以来,“几乎全世界的工业氨合成催化剂都离不开四氧化三铁”。
“经典”就一定是真理吗?科学上的许多突破不就是始于对“经典”和“权威”的质疑和挑战吗?
凭自己的执着和灵感,刘化章从改变催化剂母体着手,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反复试验,1985年底发现了Fe1-XO催化剂——一种比Fe3O4更“活泼”的催化剂,推翻了这个“经典结论”。
刘化章来不及欣喜,便投入到工业化应用试验中。他深知:如果实验室的成果无法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就等于零。于是,他带领课题组又连续进行了800多次试验。然而仍因对新体系催化剂所发生的许多本质变化认识不足,历经3年的工业试验在1989年失败了。
这是刘化章遇到的最沉重的一次打击:各种各样的质疑扑面而来,课题组中一直并肩作战的同事开始动摇并且退出。
“压力有多大?那几天,一头黑发都熬白了。”刘化章指着斑白的两鬓说。
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痛苦,刘化章咬牙坚持着。有一天,他敲开校长办公室的门,立下了不获成功决不罢休的“军令状”!
刘化章继续率领课题组成员日夜奋战,没有休息天,没有节假日,脸、手多次被高温烫伤,眼镜、衣服被烧坏,刘化章依然埋头苦干。
天道酬勤。3年后,刘化章终于成功了。直到今天,我国依然是世界上唯一拥有Fe1-XO催化剂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近年来,刘化章又针对我国石油资源短缺,把研究方向转移到“石油替代能源”开发上。“创新之路永无止境,”如今,年近7旬的他依然是满腔壮志,创新的激情不减当年,他知道,自己是停不下脚步了。
(本报杭州7月18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