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绚丽丝绸成为中俄两国人民
沟通和文化交流的纽带
· 180余件珍贵丝绸文物和展品,体现中国丝绸文化的底蕴
· 56件当代丝绸产品,令爱美的俄罗斯人心花怒放
· 剡溪:“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 俄罗斯,为中国丝绸文化喝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红场,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著名广场。11月6日,作为俄罗斯“中国年”的重要闭幕活动之一,“丝国之路——5000年中国丝绸精品展”在红场北端的国家历史博物馆隆重揭幕。
俄罗斯,为中国丝绸文化喝彩
■本报记者 刘一丁
  11月6日,在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元首倡导确立的两国国家年俄罗斯“中国年”即将圆满谢幕之际,由俄罗斯联邦外交部、文化和大众传媒部、文化电影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丝国之路——5000年中国丝绸精品展”,作为俄罗斯“中国年”的重要闭幕活动之一,在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隆重举行。百余件珍贵展品承载着古代和现代中国5000年丝绸发展历史,亮相莫斯科,受到俄罗斯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喜爱,又一次引发了俄罗斯民众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来自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开幕式上进行了历代丝绸服饰展演。由我省著名戏剧服装设计师蓝玲设计制作的历代丝绸服饰,为莫斯科观众再现了活动着的中国丝绸服饰演变历史。在总共29分钟的表演中,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里响起了28次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是俄罗斯在为中国丝绸文化喝彩。

  “丝国之路——5000年中国丝绸精品展”在莫斯科的展出将持续到2008年1月13日。11月11日,承办本次展览的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俞志达率领部分参展工作人员先行回到杭州,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周末特刊 00013 俄罗斯,为中国丝绸文化喝彩 ■本报记者 刘一丁 2007-11-16 48256F32002924A6482573910021007C[A1-刘一丁≈B1-黄采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