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发展到适度多元发展的成长历程中,作为全程的见证人,马荣贵难掩激动之情。
“从小我就对孩子们讲,你们就在杭钢好好干,哪都不去!”
爷爷说到动情之处,孙女马治国就微笑着轻声告诉记者:“爷爷就这样,报纸上一有杭钢的好消息,他就能兴奋半天,开心得像孩子似的。”
“我们那时候,炼钢就是干革命,不能讲生活条件和待遇报酬。”马德才补充说,父亲曾两次让掉组织上给他加工资的机会。
到马德才当工人时,“杭钢是块响当当的牌子”。
30吨的大行车,60厘米直径的主钩——兵工厂的老同事到杭钢看望马德才时,一看到巨型的设备,就不由地啧啧称赞。“当杭钢工人,真是了不得”,这般评价,曾给马德才带来了“十足的干活劲道”。
还有个小故事说,当时到医院看病,医生听说来了杭钢工人,放下搪瓷碗,一定要给工人看完病才去吃午饭。
如今,职业细化了,社会多元化了,当工人,还像以前那么吃香吗?
徐忠良当时的就业机会可不少。老家衢州开化的亲戚给远在武汉的他打电话说,县里重视大学生,根据他的专业,进环保局、水利局刚好对口。
可是他1996年毕业却进了杭钢,理由跟后来的妻子差不多,“给排水专业知识,在新兴的钢铁产业应该能发挥作用,而且企业比机关更能锻炼人”。
“没成家之前,还有过些后悔。”徐忠良坦言,跟回县城工作相比,当工人,工资不算高,环境不算好,找女朋友,还挺不容易。
一番“告白”,逗乐了边上的妻子马治国。她插话道:“前几天,他还臭美说,工程师当上了,经济适用房买上了,老爸也当上了,同行公司还几次来劝说他换单位,成就感强着呢。今天怎么开始诉苦啦?”
“工人只是一个身份,发展没有止境,”马德才最羡慕的是,现在的工人,只要够努力,带职读个本科或是研究生,都不是难事。从电工转岗到文书和工会工作的女儿马治国,这几天正在考文书岗位的初级技能证书。
“坦率地说,单纯讲经济收入,工人在整个职业分工体系中,也许并不是最有优势的,”徐忠良说,“钢铁工人”的称谓之所以让他感到自豪,就在于劳动光荣,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能够让人活得简单、快乐,每天都感受到向上的力量。
来到杭钢体验“绿色工业游”的客人都会感到惊讶,电视剧里看到的“黄烟、黑灰、红脸钢铁工人”,在杭钢通通找不到了——徐忠良说,这样的场景,正是一个技术人员最得意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