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竹乡”的故事
致胜的关键是创新
——浙江省安吉经济开发区发展之路
4月的下午,阳光灿烂,绿意盎然,笔者前往“中国竹乡”——浙江安吉经济开发区探秘:一个前几年工业总产值还徘徊在20亿~30亿元的开发区在短短的时间内一跃为2005年“浙江十强开发区”的第九位。坐在丝丝滑爽的竹沙发上,轻松惬意地听着安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童初平的介绍:安吉开发区地处浙西北,居于长三角地区和中部欠发达地区的结合点。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前几年遗留的问题较多,最困难的时候连开发区的账号都被封了。
怎样摆脱困境?经过痛苦的深思和反省后,2004年,开发区管委会确立了“科学开发、发展无限”这一新的开发经营理念,制定了“一年建平台、二年拓规模、三年超百亿、五年双百亿”的发展战略目标。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开发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借用一下童主任对去年以来的近乎口令式的数字表述,就是2005年开好了1、2、3、4、5的良好局面,与这5个数字相对应的就是完成税收1亿、开发土地2000亩、推进项目30个、引进外资4000万美元、引进内资5亿,简单的数字背后体现了安吉开发区何等的创业激情和内在的活力。
童初平主任告诉我们:这些成绩的取得,缘于我们行之有效的工作,出好三张牌,这三张牌就是:高起点规划、破解要素制约和优化投资环境。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指挥棒”。根据安吉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花园城市”的发展定位,开发区实现了生态城市新区、塘浦工业园、健康(医药)产业园、天子湖现代工业园、浒溪生态园、植物博览园的整合,并对“一区五园”进行科学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宽视野、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
经过几年的运行,开发区正从单一的经济功能区向浙西北新型生态新城区迈进。
城市新区——8平方公里的新城区总投入达72亿元,以迎宾大道为中轴,在灵峰大道与天荒坪路之间打造新的“城市客厅”,包括生态广场、县行政中心大楼、步行街、生态街、银杏大道等一批精品工程。新区的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安吉的投资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提高了文明程度,增强了城市竞争力。
塘浦工业园——位于安吉经济开发区西部,地势平坦,西苕溪绕区而过,自然环境优美。该区块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其主导产业以竹制品加工、转椅等传统优势产业为为主,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真正把发展工业和保护生态有机地联系起来。营造一个适宜的生态工业体系,是安吉经济开发区崛起浙西北、主动对接“杭州经济圈”的关键。
健康(医药)产业园——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吉县人民政府合作开发建设的一个产业基地,一期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投资领域主要是技术含金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医药工业、医疗器材和医药包装、保健品、食品及化妆品等绿色产业,形成无污染园区。
天子湖现代工业园—— 一期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该区块着重培育以 IT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强化新型机电为代表的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办公转椅等地方特色产业,积极开展现代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形成产业与市场相互支撑的良性循环体系。
浒溪生态园——西接风景优美的灵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南有国家级竹子博览园,总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由英国著名的阿特金斯国际有限公司设计规划。全区以“一带三区N个气泡”的规划理念为前提,营造亲山、亲水、亲竹、亲人的和谐氛围。该规划已经超越了“花园城市”的概念,把居住、旅游观光、休闲完全“三合一”,体现“生态安吉”特点。
植物博览园——依托23.6平方公里的自然山水环境,通过对其进行整合发掘,建设植物博览园、濒危动物放养基地、教育科研创业基地、情趣小镇以及野外拓展训练大本营等健康休闲项目。
土地 安吉经济开发区曾一度陷入困境,2004年土地冻结,签约几年的项目无法实施、报批,土地征用款、工程款无法兑现,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以及资金运行都陷入困境,此时的开发区已负债累累;开发区本就缺少建设用地,而塘浦区块大部分两规不符,11省道以东符合建设用地规划的也只有近2000亩地,筑好路的地方不能用,能用的地方没筑路;还有浒溪生态园详规都做好了却无法操作,规划上的问题导致开发区陷入要开发却没地方开发的尴尬境地……将地价同项目质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以法规政策等手段来规范土地的有效开发,都已成了开发区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
此时的开发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历一次痛苦的过程然后涅槃重生。
开发区管委会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激烈措施,进行了一次 “脱胎换骨”式的变革。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明确了开发土地2000亩的目标。接着对全区土地进行全面清理,从实地、协议和项目等各方面着手进行排查、清理,要求土地出让协议中有项目的限期上马,没有项目的把土地让出来。与此同时,开发区紧紧抓住省里违章土地处罚后补办手续的机遇,对所有违规土地都按规定进行报批,其中通过“腾笼换鸟”清理出的土地有2000多亩,同时,按计划指标报批土地近680亩,使开发区基本上摆脱了土地瓶颈制约。
在此基础上,今年初开发区又提出了“科学经营和集约开发”的思路,来激发开发区的活力,其中重点突出两个“集约”。首先是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土地供应“三个优先”,即重大项目用地优先,重点园区用地优先,标准厂房用地优先。在建设用地定额管理方面,重点控制工业项目“三个指标”,即投资总量指标,投资强度指标和产业水平指标。在标准化厂房建设方面,优先建设多层厂房,积极引导中小项目进入标准厂房兴业发展。坚持基准地价和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标准,规范企业用地协议。同时,集约开发园区,根据情况发展的变化适时调整园区开发建设的时序和节奏,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按照滚动开发的原则,科学处理好各区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比例和顺序,努力提升开发水平,实现有序推进,避免土地闲置和资金困难等问题。
资金 针对开发区负债沉重的困境,开发区顶着重重压力,站在国家、集体、群众、业主等四个利益的基础上,对2000年以来的用地项目实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共涉及项目157个,土地5250.2亩,依法合理地进行了利益的调整,总计依法调整经济合同60多个,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间接损失几十亿元。再者,妥善处理了生态广场、天平楼、浒畔居、荣安集团等一些重大遗留问题。
据统计,2005年开发区资金运作共超4亿元。今年开发区将加大融资力度,采取“三个部分”的方法,缓解融资难的矛盾。其一是依托土地公开拍卖,推出条件成熟的商业用地公开拍卖,提高土地经营收益。其二是加强同金融部门的合作,争取借贷建设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三是有重点地包装一批基础设施和三产服务项目,进行招商推介,引进更多的外来资本参与建设,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经过痛苦的“绝地重生”后,柳暗花明的安吉经济开发区创造性地拿出这些破解高招,使自己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安吉经济开发区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企业呢?”许多来这里参观考察的外地客商都会发出如此疑问。
“是的,几年来,安吉经济开发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到目前为止,已具备了规模开发建设的总体框架,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如:台湾统一企业、养生堂有限公司、美意集团、三九集团等一些知名企业纷纷落户我区。”童初平主任如是告诉笔者。
接着童初平主任又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在安吉经济开发区投资,用地综合成本只有其他发达地区的一半左右,有的甚至只有四分之一。从总体上来看,开发区近年来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意味着在开发区投资,平均不到三年就翻一番,增长速度超过一般地区。
服务 “我们的服务要努力比其他开发区做得更好。”童初平主任告诉笔者。
在服务上,开发区经县委、县政府同意,设立了安吉行政服务中心(开发区分中心)、安吉招投标中心(开发区分中心),开发区管委会对所有投资项目从引进一直到后续服务的多个环节,都确定联系领导和服务责任人,实行“一幢楼办公、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周内完毕”全程跟踪服务的运行机制,营造了“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发展氛围。
“一切为了投资者”,“为投资者服务是开发区应尽之责”,“你投资、我铺路,你经营、我保护,你有难、我帮助,你赚钱、我服务”的这种观念已经深入到开发区每位工作人员心中。
为了更利于投资者专心经营企业,安吉县还规定每月1~25日为企业宁静期,任何职能部门在此期间不得到企业开展提供服务之外的任何工作,有利地体现了政府部门围绕企业“服务至上”的工作作风。
政策 为鼓励海内外投资者来安吉投资,开发区制定了一系列企业扶持优惠政策,如用地政策、行政收费政策和财税政策。同时,为了更好地融入“杭州经济圈”,开发区还出台了吸引杭资杭企的五项“优惠政策”:一是在天子湖现代工业园开辟具有特别优惠政策的杭资产业园。二是落户杭资产业园的杭资企业享受特别优惠的政策。三是免费为杭资产业园的企业办理车辆通行证。四是免费为杭资企业开设专业技术培训班。五是赋予杭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购买经济适用房和别墅免除政府性规费的资格。
据悉,在硬件环境上安吉经济开发区已全部实现了水、电、通讯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投资密度和建设标准已达到或超过沿海地区平均水平,能够满足跨国公司、知名企业的投资要求。区内金融、保险、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猎头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健全;学校、宾馆、医院、金融、保险、中介服务、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蓬勃发展。
“我们要打造一个环境优美的‘企业俱乐部’。”最后,童初平主任满怀信心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