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抓好经常性建设 永葆先进性本色
·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 海宁农村文化活动四时不断
· “义乌发展经验”是干出来的
· 我省95%农村创建民主法治村
· “爱心接力”演绎真情
· 海盐农民种田卫星出大力
· 中哈石油管道昨起输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改“送文化”为“种文化”
海宁农村文化活动四时不断
  本报讯 (记者 陈扬渲 褚定华 通讯员 沈达)海宁市袁花镇夹山村年近七旬的村民董有宝、陈雪宝等这些天正忙着排练流传于当地的民歌《思情山歌》,准备代表村里参加全市的民间艺术展演活动。

  农民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这在海宁已经不是新鲜事。海宁市改单纯的“送文化”为“种文化”,努力在镇(街道)、村(社区)两级搭建文化活动平台,想方设法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激发起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构建起完善的文化活动三级网络,形成了文化活动常年不断的长效机制。

  去年海宁组建了30多个市级艺术团,常年为基层送演出。但他们发现,单纯的送演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农民既希望能经常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又有着参与文化活动的迫切愿望。于是,在坚持送演出的同时,海宁发动所有镇(街道)和村(社区)组建文艺队伍,并通过考核奖励等办法鼓励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为广大群众搭建舞台,吸引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镇(街道)以至村和社区组织举办文化活动越来越普遍。

  各镇(街道)的做法特色鲜明。马桥街道组建了魅力马桥艺术总团,下设“巾帼”、“青春”、“文明”、“田野”等8个各具特色的艺术分团,200多名团员全部是普通群众。街道以艺术团为主体开展活动,让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斜桥镇、海洲街道、硖石街道等策划了贯穿全年的乡村艺术节、运动会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活动期间,成千上万的群众纷纷参与,如同过节一样。

  更可喜的是,村(社区)的文化活动同样丰富多彩。各村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把文化的“种子”撒入群众的深厚土壤中去,使更多农民踊跃参与,乐在其中。在海昌街道双山村,有不少村民练习打腰鼓。村民孙培英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出钱组建腰鼓队,并在街道办的艺术节上表演后,大家的积极性可高了。如今,腰鼓队员已经从20多人增加到80多人,秧歌队、健身球操队等纷纷建立起来,村里的文化广场一年到头热闹非凡,文化活动有声有色。

  目前,像双山村这样的村级文化队伍在海宁已有600多支,这些队伍以群众为主体,成为开展文化活动的生力军。双山村党支部书记范生荣说:“我们不在意演出水平,就是想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去年村里举办了一场村民卡拉OK擂台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今年他们打算再次举办。丁桥镇诸桥村眼下正忙着准备近期举行的文化活动周,满足大伙儿的表演愿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