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记者走进上海南浦大桥之畔的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采访了学院常务副院长奚洁人。
说起义乌发展的成就,奚洁人赞不绝口,且不时跳出个性化的评语。单是“很智慧”这个词,他在不经意中说了8次。他对义乌的跨越式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近十年来,他每隔两三年都要去义乌调研一次。去年学院建成后不久,就把义乌作为现场教学点,组织地级市“市长班”学员实地考察;今年5月底,首期“西部班”学员又将去义乌开展现场教学。
奚洁人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访谈中,他更多地侧重于精神层面上来理解“义乌发展经验”。他认为,作为一种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时代精神总是与这一时代的民族使命相联系,又与每一区域富有地方特色的本土精神相关联。义乌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不仅鲜明地展示了“刚正勇为,勤耕好学”的义乌精神,而且与时俱进地弘扬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一个内陆小县缺乏自然资源、缺乏良好工业基础、缺乏外资推动、缺乏特殊优惠政策,却为什么创造了经济奇迹?”奚洁人在调研中不断探寻这些“缺乏”背后的答案,认为义乌人恰恰凭借了自身的精神财富而创造了新的独特“资源”。他从义乌的小康之路,常常联想到“愚公移山”的精神。义乌人从“家门口”起步,富于理想而又不尚空谈;为了追求小康生活,认准目标,挖“山”不止,而且不被“智叟”的流言所困惑,直至“感动了上帝”,把“山”背走了。因此,义乌发展经验的精神内涵,对绝大多数同样存在着上述种种“缺乏”的地区来说,无不具有对照和感召的现实意义。
奚洁人说,“义乌发展经验”的精神价值,不仅表现在老百姓的实践创造精神,而且也表现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科学精神。义乌的自主发展,并非全由市场“自说自话”,事实上还靠党委、政府主动地去引领、去调整、去整合。如果没有这种科学精神,小商品市场就不可能长盛不衰。在学院中有的学员起先以为义乌的发展是政府“无为而治”的结果,通过实地考察后才发现,义乌领导者在构筑小商品市场这个“蜂巢”之后,立足于服务、培育和规范,立足于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抓住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关键环节,用科学发展观来解决新一轮发展中的瓶颈制约,才使得小商品市场最大广度地吸引“蜂群”,让酿造的“蜂蜜”充分涌流。
奚洁人告诉记者,根据中央的安排,浦东干部学院最近将连续举办十期全国县委书记、县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班。如何把“义乌发展经验”作为当代民族精神教育的样本之一,引入教学工作中并发挥其精神价值,使其所蕴含的普遍意义对领导干部产生应有的启示,这是学院当前有待深化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