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杭州,有这样一位老人和一支少年队伍,一直以弘扬运河文化为己任。
七年心血只为办网站
“从1951年我进浙江麻纺厂开始,就一直住在运河边。单身汉时,夏天我隔三岔五到运河里游泳。结婚后,我的家还是紧挨着运河,每天晚上都伴着船声入眠。”73岁的陈华泉老人谈起运河,就露出一脸的幸福。“我一直想为运河做点什么,来表达我对运河的感情,因为我用电脑已经20多年就想到了办一个‘江南运河’的网站。”陈老说。
1999年,陈老着手办运河网站。为此,陈老的家中变得非常信息化:电脑、扫描仪、数码摄像机等,凡是制作网站用得到的,陈老备齐了。
“网站的文字内容主要来自拱墅区政府编撰的《运河行》、《运河传》、《运河情》,都是我一页页扫描进电脑的。”陈老边说边打开网站为我们介绍。网站的编排非常精致,有十个分栏目,制作起来比较繁琐,都靠陈老一人之力完成。
陈老还创作了《大运河,我的母亲河》组曲,并用自己的器材制作了MTV供大家学唱。他说,今后的日子,他就是继续为这个网站尽力。
独特视角研究运河
与陈老极富专业色彩的行动相比,有一群孩子的努力显得稚嫩不少,但却同样有力。
气势雄伟的拱宸桥是古运河到杭终点的标志,位于运河边上的杭州拱宸桥小学更因此桥而名。有了这样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2003年5月,拱宸桥小学创立了全国首个运河文化少年研究所。一群小学生开展了一系列运河文化研究,并为运河保护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
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六年级学生小张介绍说:“去年6月,我们研究所三十多人经过调查和研究,并综合家长、老师、专家的建议,写了一封信给运河申遗办公室,提出要加强宣传运河文化并出台《大运河保护法》。”
学生们提出的建议很多,其中也有直接被采纳的。像已经毕业的杨同学就曾经给拱墅区政府写过信,反映拱宸桥上的水管和交通标志破坏了古桥的形象,结果区政府采纳了他的意见,这些破坏景观的东西被拆除了。
每隔一段时间,老师都要给学生布置不同的调查课题,例如运河边的古树、古建筑、名人、地名等。如今,学生的研究报告已经堆成一米多高了。
无论是年过七旬的陈华泉,还是运河文化少年研究所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用自己的行动影响更多的人关注运河、热爱运河、保护运河,同时希望运河申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