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从“狼来了”到“领头羊”
· 浙江纺织业要主攻高端优势
· 飞天甜椒结硕果
· 我国启动农产品 出口预警机制
· 国内黄金 跌破170元/克大关
· 便宜的电线你别买
· 每年2500万条 防灾短信免费发
· 放宽股票申购上限 杜绝透支申购
· 军工专家 将亮相“浙洽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狼来了”到“领头羊”
——温州鞋企带动西部鞋业“变脸”记
本报记者 嵇哲
  重庆璧山,中国西部的一个小城。在这里,你经常能听到温州口音。这是因为,璧山作为“中国西部鞋都”,有不少温州企业落户其间。而正是它们,让重庆的鞋业在短短几年间实现了大“变脸”。

  记者在璧山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区见到,一个个现代化的皮鞋企业矗立其间,一批正在建设的工地上井架林立,2万平方米的园区休闲广场正在加紧建设。

  “这是你们浙江人带来的变化!”园区内,璧山长庆鞋业有限公司老板喜滋滋地说。

  可是,当3年前来自浙江的奥康集团斥资十亿元,在璧山建设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区并带动“长城鞋材”等一批温州鞋企落户时,璧山本地皮鞋企业曾一片恐慌,纷纷喊“狼来了!”

  据璧山县委书记丁洪介绍,璧山生产皮鞋已有50年历史,但整个产业始终处于低、小、散状态,上千家皮鞋生产企业,很少有自己注册的商标,更不要说有知名品牌了。

  “温州企业进入璧山,将像是往一群羊中间放进了一只狼!”见政府“引狼入室”,一些皮鞋生产小企业在璧山坐不住了,开始把企业搬往周边地区,想避其锋芒。

  “引进奥康就是引进我们皮革皮鞋产业创新的驱动力。”丁洪庆幸当初的选择,“璧山鞋业如果不是借助温州鞋企这一外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我们到西部来是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把我们先进的生产技术、营销理念带到西部来,带动西部的发展”,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说。

  事实也是如此。

  奥康集团首先在工业园内建起一家皮鞋生产企业,在璧山招收一批员工,包机送到温州总部培训,培训期三个月,培训内容包括管理理念、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等。这300名员工回来后,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很快便在璧山传统的皮鞋企业中“蔓延”开来。

  为推动璧山鞋业的品牌培育,园区还设立了“创品牌奖励基金”,对培育并获得重庆市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的,给予数万元至数十万元的奖励。有的温州企业还直接从温州本部派出经营、生产、研发等方面的经理到璧山,并与璧山企业结成对子,直接帮扶……

  “温州企业不光为我们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提升了我们产业的档次。他们逼得我们不得不改进工艺,创立品牌。”璧城真馨皮鞋厂老板王晓勇说。

  据重庆市温州商会会长叶定坎介绍,随着温州企业投资璧山建设中国西部鞋都,该县逐步形成了年产皮鞋6000万双、年产值近40亿元、从业人员近6万人的制鞋大产业。众多温州鞋业企业也从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得到了回报。目前,在规划占地2600亩的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内,已入驻鞋业生产企业30家,总投资逾10亿元;已建起了目前中国西部最大的鞋材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近20亿元。

  重庆市一位领导表示,温州人给重庆带来了温州精神,也带来了繁荣。用温州的管理经营经验,结合重庆资源、劳动力优势,尽量做大做强,这才是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制胜之道。

  到目前为止,璧山县的皮鞋企业中已有400余个产品注册了商标,13家企业获得了国家质量体系的认证,已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重庆市名牌产品2个、重庆市著名商标2个,有18家企业被中国皮革协会批准佩挂真皮标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