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旅行
3  4  
PDF 版
· 飘在蓝天里的美丽文化
· 谁最早发明了风筝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飘在蓝天里的美丽文化
■本报记者 刘一丁
  见到金长林的时候,他正坐在杭州市种猪试验场的一间办公室里。这个试验场在余杭区瓶窑镇,距杭州市中心约有一小时的车程。从前,金长林是试验场副场长,因为年龄关系,他退居二线,成了场里的调研员。不过,这倒给了金长林比较宽裕的时间去“伺候”他的至爱——风筝。

  在金长林的办公室里,竹制风筝骨架被挂在墙上和日光灯管上,一些小型风筝也被整齐地叠放在墙角边。金长林的名片上,印着他的社会职务:浙江省风筝协会副主席。

  4月21日,第23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在山东省潍坊市举行。作为国家体育总局任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风筝项目国家级裁判,金长林已经连续第3年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了。

  金长林说,风筝源于古代中国,如今却在全世界盛行,这不仅因为放风筝是一种游艺竞技活动,更是由于在风筝这个物件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人们在放飞它的同时,也让文化自由交流,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美丽的风筝就是一件艺术品

  风筝分类较多,最具中国特色、也即我们平时最容易看到的那一类被称为“传统风筝”。很久以来,人们一直把放风筝作为一项娱乐活动,很少有人对它的审美价值与审美特征作过专门研究。

  如今,一些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朋友总会选购几只中国风筝带回国去,挂在家中作为东方艺术欣赏。事实上,在传统风筝比赛中,造型与绘画的分数在总分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金长林在评判传统风筝的优劣时,将风筝的静态美摆在重要的位置。他告诉我:“对于能够有资格参加风筝比赛的高手来说,问题不在怎么放飞,而在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上。”金长林认为,每个传统风筝都是一件艺术品,都表达着一定的意义。

  一位名叫惠立群的风筝理论家对风筝静态美的阐述,比金长林更为全面。他提出,风筝的静态美,不单单在于它的式样、造型别致,更重要的是它融绘画、书法、工艺为一体,具有扎、糊、绘、放四艺。而在“四艺”中,最引人赏心悦目的是风筝上的绘画。

  《燕京岁时记》中介绍:“缚竹为骨,以纸糊之,制成仙鹤、孔雀、沙雁、飞虎之类,绘画极工。”近代画家马晋曾效法郎世宁的画风,把中西画特色融入风筝彩绘,使作品于古朴中见典雅,明快中呈含蓄。爱新觉罗·毓恒又将传统的国画技法移入风筝,使风筝具有写意特点。潍坊风筝尤重色彩,强调对比,注重高空视觉效果,并移入木版年画的工艺,别具一格,由此可见,风筝充分体现了绘画艺术之美。另外,还有争胜斗奇者,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以书法为主体造型的风筝,制作出“天下太平”、“吉祥如意”、“杏花天”等字样,又使人领略到书法艺术之美。风筝无论从造型、绘画、书法、工艺制作等方面,都形成一种整体感,具有静态美的特征。它不仅可以放飞,而且在放飞前可陈列,可展览,可馈赠亲朋,可供人观赏。

  因此,金长林自己制作风筝时十分注重绘画。不过,他自己并不是画家,当他的创意成熟后,请来老年大学绘画班的学生,为制作好的风筝加工图画。我在金长林办公室里看到“红楼仕女”、“蝶恋花”、“童子戏龙”等风筝成品上的绘画,老金说:“这就我的构思,请人画的。”他希望,人们也能将他的作品摆到家里欣赏。

  美丽的风筝体现民俗文化

  本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上,来自美国的国际裁判汉斯送给金长林一枚美国风筝协会的纪念章。纪念章上的图案是地球上的人正在放飞风筝——向着宇宙。金长林把这枚纪念章别在了休闲外套的右胸口。

  不过,汉斯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恪守“来而不往非礼也”信念的金长林向他的美国同行介绍了传统风筝中的中国文化。

  金长林展示的一只风筝叫“学足三余”。这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制作的精品,正图中燕子图案底色深黑,双翼每边绘有3条金鱼,胸部也有3条金鱼,这就组成3组金鱼,成为“三鱼”,让人通过谐音联想到“三余”,即日之余、月之余及岁之余。“学足三余”,就是启迪人们充分利用三段余暇学习,是一句座右铭式的话。汉斯听此介绍,沉思良久后会心地笑了:“中国人真聪明,这简直是脑筋急转弯。”金长林告诉他:“在中国,这叫寓教于乐。”老金的“学足三余”宽2米,高2.3米,去年10月,在厦门国际风筝邀请赛上获得表演一等奖。其中反映出的中国民俗文化受到了评委的交口称赞。

  民俗文化是整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民俗的社会现象。风筝,作为一民俗事象,它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的,与诸多民俗事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受着民俗文化的巨大影响。

  金长林介绍,动物是风筝题材的重要方面,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无所不有。如:龙风筝、凤风筝、仙鹤风筝、孔雀风筝、鹰风筝、燕子风筝、鸳鸯风筝、蝴蝶风筝、麒麟风筝、狮子风筝、十二生肖风筝。社会学家认为,大量动物题材的风筝延续至今,与我们的祖先对动物的崇拜是分不开的,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的尊敬和热爱。

  风筝还是一些礼俗的 “载体”。其中关于庆寿、贺喜方面的风筝就有数十种,祝福长者健康长寿的有老寿星风筝、寿桃风筝、群仙庆寿风筝、百寿图风筝等等。天仙配风筝、柳毅传书风筝、梁祝风筝、鸳鸯风筝、比翼鸟风筝、日月龙凤风筝、龙凤呈祥风筝等等,则是用来表达对新郎新娘的良好祝愿。人们不但将这些风筝送上蓝天,还精工细做,作为“寿礼”、“贺礼”相赠。

  戏曲和年画等民间艺术对风筝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有些风筝的名字就是一些戏曲或年画的名字。很多戏曲和年画,在社会上流传多年,为人所喜爱,将这些戏曲和年画的内容甚至名字移植于风筝,这是很自然的。风筝与当地绘画艺术也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风筝的绘画是地方绘画艺术的翻版。如潍坊市场杨家埠风筝,实际上是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绘画艺术和风筝扎制艺术的结合体,人们将印制好的木版年画,剪贴在捆扎好的风筝骨架上,一只风筝便成了。

  美丽的风筝

  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2004年4月,第一次以裁判身份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的金长林看到了惊人的一幕:来自风车之国的荷兰风筝队在放飞5个9立方米的立体风筝时,将一位妙龄女郎同时送上了蓝天。女郎身着洁白的裙衫,在50多米高的空中婀娜多姿,挥手致意,宛如仙女一般。

  金长林打听到,“风筝仙人”备有降落伞和落地气垫,紧急情况下,这些高科技装备足以保证生命安全。

  金长林多次参加这些风筝节的裁判工作,有了许多与国内外风筝好手直接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从而扩展了视野。他告诉我,中国传统风筝在近几年来提高很快,声、光、电的运用和动态风筝的崛起,使得中国传统风筝的风采更加灿烂。中国传统风筝频频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参赛放飞表演,深受世界各地民众的喜爱。世界各地的风筝爱好者更是对中国传统风筝爱不释手,中国风筝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影响越来越大,无愧于风筝发源地的光荣称号。

  通过各种交流活动,中国传统风筝与国外风筝珠联璧合的态势已经形成。全国各地国际风筝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风筝运动员纷纷来中国参赛。西方流行的复线和多线操纵风筝、软体风筝、三角翼风筝、打斗风筝等,越来越多地飞翔在中国的天空上。由于国外风筝造型大气、色彩鲜艳、结构简单、放飞性能强、空中效果好、携带方便,已被国人接受并创新。更重要的是,通过风筝交流,那些蕴含在风筝中的中国文化传向五湖四海。金发碧眼的老外们喜洋洋地捧着“四世同堂”、“蝉福齐天”等传统风筝回国,带走的是华夏文明的一缕光芒。

  天下太平,和谐安康,人们才会有心情放飞风筝。现在,金长林这位在种猪试验场工作的风筝专家业余时间比较忙,除了制作风筝、放飞风筝、裁判比赛,还在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浙江财经学院、浙江工程学院和浙江电子学院等院校为大学生们传授风筝起源、制作以及文化交流的知识。老金有一句口头禅:“风筝是一种智力游戏,玩好它,要有文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