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重庆律师 参与涉法信访
· 不拿工资的信访协理员
· 不说“机关话”的调解员
· 作为“桥梁”的角色探索
· 维权救济的法治诉求
· “平安社会”的民间力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不拿工资的信访协理员
  在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镇政府大院里,有一间专门的办公室,是给义务信访协理员用的。6位协理员的照片和联系电话,悬挂在最醒目的地方。

  第一个名字是水缺头村的陈福宝,他是全镇、全区乃至全市出名的信访老户,有个外号叫“官司熟”。协理员的名字里还有蓬东村的王孔乾、花园村的李青国,他们曾经是民办教师上访的活跃分子。浦东村的罗邦透,则是镇里沿海养殖户的代表,每年碰到海水污染的事件,他都会带着水产养殖户上访。

  2004年6月,这些信访老户全都接到了盖着“蓬街镇委”红印的聘书,成了义务信访协理员。

  现在的路桥区桐屿街道办事处主任项小平,当时正在蓬街镇负责政法工作。他还记得,自己与陈福宝的第一次谈话,进行了将近18个小时。“他们也希望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出发点与党委政府是一致的。”项小平说这便是他想对这些上访挑头人进行转化的初衷,“要尊重他们,并加以引导。”

  蓬街镇位于路桥区东部沿海,以前,一旦遇到涉及土地征用、失土农民就业、环境污染赔偿等涉及群体性利益的上访问题,就会出现一些信访挑头人。在这些老信访户成为了义务信访协理员后,他们从原来带头上访,变成了挨家挨户劝说息访,使得蓬街地区的信访件数逐年下降,基本实现了“小问题不出村,一般问题不出片,重要问题不出镇”的平安局面。

  来自信访部门的报告显示,义务信访协理员制度实行几个月后,蓬街全镇的信访问题比上年同期减少56%,初信初访“一次性”结案率达到了100%。去年该区的信访工作在全台州市的综合考核当中排名第一。

  根据“蓬街经验”,路桥全区各镇(街道)相继聘任了义务信访协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