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纳的研究还显示,随着收入的增加,幸福安宁的感觉也会随之增长,不过有一定上限。
从一贫如洗到拥有自己的房子和稳定收入的这一阶段,人们的幸福感提升明显。而一旦步入中产阶级,金钱就开始与幸福脱节,两者再无必然的关系。
迪纳曾调查过一定比例位居《福布斯》世界400首富之列的千万富豪们,结果发现,与中等收入的普通人相比,这些富豪对于生活的满意程度仅略高一点。他们的确很富有,然而有些东西是金钱不可能买到的。
金钱和物质与幸福感仅略微相关——几乎所有有关幸福的研究都支持这一基本结论。魏恩荷文的研究表明,幸福与金钱脱节的奇幻数字是年人均收入10000美元。2000年美国的人均收入是29499美元。显然,美国和西欧都已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钱能买到幸福的阶段。
至于为什么一旦步入中产阶级,金钱便不再给人们带来幸福,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解释就是目标的不断变换。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和生活的享受也随着收入的曲线同时增长。
需求与欲望的混淆是关键所在,因为需求是可以满足的,而欲望是永不能满足的;你索求的越多,越可能觉得不满足。你得到的越多,越可能为之所累。正如戴维·迈尔斯就富足所作的经典表述:“胜者往往成为战利品的奴隶。”
2001年,作家戴维·布鲁克斯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比较中等收入城镇与富人聚居城郊的区别。在中等收入城镇,他所访谈的居民并不羡慕那些住在纽约或旧金山的富贵阶层,对钱也少有怨言。但是蒙哥马利郡,人平均收入是中等城镇居民的三倍,但他们却经常为钱而伤脑筋。经常驾车经过比他们阔绰的豪宅和更富者才消费得起的高档专卖店,使得他们对自己已足够富裕的生活仍然觉得不满。在他们身上,金钱与幸福已完全脱节。
研究表明,关键的因素在于人们对未来的期望。一个中等收入但工资一直在上涨的人,要比一个有着高收入但不大可能再突破的人快乐。同样,一个住在小房里,但将在五年内搬进中档房子的人,可能比一个已经拥有大房子的人快乐,因为后者知道这已是自己所能拥有的最大住宅。“第二道菜远不如第一份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