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专版
3  4  
PDF 版
· 浙江治超工作奏响新乐章
· 浙江治超创新求实效
· 省、市治超咨询举报电话
· 全省固定治超检测站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创新治理手段 保证道路畅通
浙江治超创新求实效
  

  超限超载车辆信息查询监控系统、路政管理系统、超限运输专用检测车……一系列高科技的投入有力地支持了浙江治超。在各个超限检查站可以看到,智能化的测重仪器和全微机化运作的文书处理系统代替了繁重的人工劳作;打开违法车辆信息查询系统,只需简单输入,就可轻松获得所需要的车辆信息、自动化汇总等资讯。如今,科技治超已经成为浙江治超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升华为浙江治超人的新理念。

  2001年,浙江省政府批准了21个固定式超限运输检测站的建设,全省迅速落实土地、资金问题。据悉,目前已经建成11个检测站,其余也正在加快建设步伐。检测站的建成确保了我省超限超载车辆监控网络的形成,以便发挥其规模效应。集中治超以来,我省还购置了大量高科技的治超器材,包括130台便携式称重仪、20台汽车吊车、10台叉车以及115辆治超执法车。这些治超站点的设置和设备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查处超限超载车辆的能力,提高了治超效率,为治超长期、有效的监控检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成就了我省治超工作的显著成就。除了硬件设施的有力增强外,我省还不断加大对公路智能化管理的投入,增强治超工作的科技含量,创新治超手段。

  近年来,浙江省研制开发的违法车辆信息监控系统,加强了超限超载运输通行证的管理,简化了现场执法人员的人工操作,为超限报表上报制度、超限超载信息抄告制度的规范化、快速化操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我省还研制开发了路政管理系统,它将提高治超法律文书的制作水平,减少一线执法人员的工作量,规范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目前,该管理系统正处于试运行阶段。

  在加强科技化建设的基础上,浙江省还建立了治超违法车辆信息抄告制度和打击车辆非法改装工作信息通报制度,为加强源头管理、形成制度化治超提供了有力平台。

  专项资金的投入,高科技智能系统的开发研制……无不展示着浙江科技治超时代的来临。浙江治超,正在走向一条高效、快捷的信息化康庄大道。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和支持治超工作。各地有关职能部门配合密切、行动协调。各级交通、公安、经贸、技术监督、工商、安全生产监督、物价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在路面执法、“大吨小标”车辆吨位恢复、车辆生产企业和非法改装企业整顿、法制建设、舆论导向等方面开展联合行动,既集中整治了车辆超限超载,又确保了运输市场和车辆生产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治超,需要全国上下通力合作。浙江省治超办一直都较为重视省际间的联动。杭宁高速长兴超限检查站、07省道嘉兴王江泾超限运输检测站与江苏的治超联动,效果显著。温州苍南召开的浙闽联动会,对省际治超的新模式进行了探讨。衢州召开的浙赣治超协调会,对浙赣两省在联合、协调治理超限超载运输过程汇总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了协调,为两省的治超和高速公路畅通起了积极作用。

  

  在《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和《浙江省高速公路运行办法》颁布实施的基础上,2005年,我省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治超执法行为的通知》,并针对执法过程中处罚幅度不一的问题,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2005年全省治超工作的意见》。同时,开通24小时治超监督投诉电话,解答当事人举报投诉,及时做好情况反馈和纠正治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偏差。省治超办还会同省纠风办不定期地开展明查暗访,把事后查处变为事前监控,切实净化执法环境,抵御执法过程中的不正之风,保持执法的严肃性。

  为确保集中治超达到预期效果,正确处理好治超与发展经济的关系,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浙江省在加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全省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了运输业户的营运成本。一方面,在研究我省养路费、通行费的改革方案后,省交通厅实行了集装箱车辆养路费征收优惠政策。具体做法是,各公路征费稽查站暂停对超限超载车辆补征养路费,对已按规定缴纳养路费的车辆,一律不得因为缴费吨位的差异问题进行处罚或补征养路费;对集装箱车辆吨位在15吨以下的按实际吨位征收养路费,对吨位在15吨以上的一律按15吨计征养路费,公路货运附加费和道路运输管理费征收也按此规定执行;为了确保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安全,允许危化品运输专用车辆按现有容积满载。另一方面,省交通厅、财政厅、物价局调整了我省货运车辆行驶公路通行费征收标准,重点降低了大吨位车辆的收费标准。

  

  全省46处治超检查站(点),对全省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超限超载车辆进行24小时不间断严厉打击,形成了治超高压态势。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以路面集中执法和源头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我省建立了“卡上查、点上测,路上巡、面上堵”的治超网络,设立联合治超检查站(点)46处,落实了900亩卸载场地(平均每个站点20亩左右),交通、公安部门联合上路共计100万人次,协调行动。2005年,浙江省查处超限超载车辆12.4万辆,并对9.7万辆超限超载车实施就地卸载,卸载吨位达69万吨,单车超限超载量明显下降,根据抽样统计,截至2005年底,我省公路平均超限率由2005年初的21%下降到10%以下。

  2005年,浙江凭借实力与努力,以其独特的方式,在治超工作上取得了成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05年浙江治超工作中展现的诸多亮点——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