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从“繁荣带”升级到“经济区”
· 填补中国沿海经济带“空白”
· 远眺“环海峡经济圈”
· “十一五”规划中的国家战略
· 国家发展规划
· 解读“海峡西岸经济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十一五”规划中的国家战略
  在福州市的长乐机场,竖立着一块巨幅广告牌,上面写着“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11个大字,让每个从机场进出的人感到眼前一亮。

  “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短短的一句话,写进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悄然崛起的海峡西岸经济区,让中国的东南沿海又多了一个“圈”。

  实际上,在2004年3月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来自福建的全国人大代表陈慧珠就提出《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列入国家区域发展目标》的建议。

  2005年5月,福建省委向中央急送了一份专题报告,期盼中央能够把建设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列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报告中提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是具有自身特点、自然集聚、独特优势的区域经济综合体。

  专题报告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随着政府加大对海峡西岸的投入和关注,福建省和台湾两地经贸交流进一步深化和扩大,闽台经贸合作已经形成日益密切的产业对接、优势互补、分工合作。

  2005年,闽台贸易额达48.79亿美元,增长12%,目前台湾已成为福建最大的货物来源地和第三大贸易伙伴,闽台经贸依存度已超过25%。台商投资福建比上一年增长92%,新签订合同台资达18.3亿美元,台资企业在福建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

  原来仅限于福州、漳州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扩大到全省,并建立了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试验区。为解决台湾农产品卖难问题,2005年福建还设立了台湾农产品营销中心,台湾水果首次以零关税方式进入福州、厦门,并出现在北京、上海的大超市里。

  福建顺利启动了居民赴金门、马祖旅游,并实现了国家风景名胜区武夷山与台湾阿里山、大金湖与台湾日月潭等旅游资源对接,沿海与金门、马祖、澎湖地区直接往来和海上试点直航进一步拓展,厦门金门航线客流量突破50万人次,成为台湾同胞到福建探亲旅游、投资贸易的“黄金水道”。厦门还新增为海峡两岸春节包机航点,两岸人员往来更加频繁。

  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陈慧珠说:“温总理的报告全场一共响起20多次掌声,其中谈到两岸关系部分就响起3次,而且时间最长,可见这是全国人民最关注的事情。中央作出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决策非常英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