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龙象之争:中印经济增长的不同路径
· 中印经济 互补大于竞争
· 制造业与软件业:国际分工中的约束和潜力
· 产权改革与贸易自由化: 向市场转型的不同起点
· 循序渐进与跨越发展:经济增长道路的重大差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印经济 互补大于竞争
  中国龙和印度象明白,中印共同崛起符合它们的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就像北京和新德里在联手移动世界重心,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称,印中在为建立一种能“改变世界秩序”的新关系奠定基础。

  实际上,外界从未像现在这样,以一种担忧、嫉妒和渴望混杂在一起的心情研究这两个新兴经济体。几个星期前,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宣布将减少驻欧洲的美国使馆工作人员,增加驻中国和印度的使馆人员。这一举措能说明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盯着“日本奇迹”和韩国经济。但是,日韩发展还不至于使人相信它们能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如今,拥有世界1/3的人口并实现6%至9%的年经济增长率,中国和印度的分量和活力让人感到,它们有能力让二十一世纪成为亚洲世纪。

  美国高盛公司预计,以每10年经济增长翻一番推算,中国和印度今后40年将分别成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强国,虽仍居美国之后,但将大大超过欧洲。中印聚集着全球1/2的劳动力和1/2的消费者。

  中国已被视为强国,印度还没有。印度有“中国大哥”情结。印度知道,它还需要10年才能与中国并肩竞争。这一差距有历史原因。中国经济开放始于1979年,印度经济开放晚12年。中国经济开放有计划,印度经济开放则经历了一个更为曲折的过程。

  印度也知道,它可能会接替中国火车头。今后15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将因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而大大减缓。中国还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退休医疗体制不健全问题。在此期间,印度将增加劳动力1.26亿,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将受过良好教育,精通英语。印度将可以靠众多工程师、研究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加快经济增长,可以输出人才。

  中印在这些方面以及其他方面有互补性。两国间互补大于竞争。此外,中印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这也是一种互补。一个仍将是“世界工厂”,另一个将在技术和服务领域树立威望。中国将继续出口成批生产的T恤衫,印度出口刺绣品和其他装饰布。印度企业获利较大,银行系统较为健康,中国则吸引较多的投资。双方都从对方的潜力中受益,相信这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竞争。

  譬如,印度制药业颇有竞争力,印度将加强实验室研究,继而把药品生产交给中国完成。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经济。这种经济已经开始运转。

  中国自2003年起已成为对印度出口的第一大国。这只是开始,双方贸易在加强。短期内,中印不同的发展模式具有互补性。然而,在更远的将来,两国将有激烈竞争。        (据《经济参考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