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2006年, 温州资金流向何方
· 破解资源瓶颈 温州民资抢先接住“橄榄枝”
· 温州民资的“国企猜想”
· 提升产业层次 国企要素资源最具吸引力
· “藤蔓经济”反哺温州 向外扩张为了更好发展
· 有别于短期投资 参与国企改革不是“炒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破解资源瓶颈 温州民资抢先接住“橄榄枝”
  “温州并不是北交所推介北京国企改制项目的第一站,但是温州人却最先接住了北京抛出的这根‘橄榄枝’。”

  北交所总裁熊焰至今仍惊讶于温州人对项目表现出来的热情。“之前三个月里,我们转战了北美、日本、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然而在温州引起的反响是最为强烈的。起先我们在会场准备了100条椅子,但是来的人太多,根本不够坐。”

  作为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担任了此次温州商团的领队。他告诉记者,到温州开项目推介会之前,北交所已经在杭州、宁波、萧山、台州等地进行过一轮集中推介,然而温州却成为了北京国企引进民资的第一个“撬点”。

  “土地资源严重短缺,是导致温州民资积极回应北交所进京考察的关键因素。”温州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处长李伟力表示。

  土地,一直是温州人胸口的一块“心病”。在温州,目前有30多万家中小企业,拥有6000多亿的民间资本。然而这些令人羡慕不已的数字,却因为无法得到土地指标而面临窘境。

  拥挤不堪的温州本土,急需新的发展空间。

  “走出去,向外发展,是温州民资实现资本增值的现实选择。”李伟力说。

  180多家资产超过300亿元的北京国有企业改制项目的出现,无疑让急于寻找投资途径的温州人眼前一亮。

  让周德文没有想到的是,推介会后先后收到了70多家企业的报名,最后只筛选了40多家已有初步目标、实力较好的企业参加此次考察。

  兴乐集团总裁虞文品此次进京带了三名销售、技术、财务人员,还有两名法律顾问。他说:“我是带着极大的诚意去北京的,就是想为手上的资本尽快找一个好‘婆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