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跟随安吉县上墅乡党政办的张彩林来到他所联系的东坞村。在村口,小张不时地和村民们打招呼,见到村干部,熟练地交待工作。
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小张,两年前到乡政府工作。东坞村村委会主任余代发回忆说,刚到村里时,小张一身书生气,坐着不敢说话。两年过去了,老余眼中的“乡干部小张”已成熟多了:“村民都认识他,很多事情能独当一面。他‘师傅’老宣已经把他带出来了。”
余代发说的老宣叫宣孔武,曾任上墅乡常务副乡长,2002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2004年6月,老宣和其他3位老同志一起,成为上墅乡实行“导师帮带制”后的首批导师。
如今,在安吉全县15个乡镇,共有71名像老宣这样长期生活在基层、善于与农民打交道、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结对帮带121名年轻干部。
导师多为“农村百事通”
近年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一批年龄偏大、但精力仍旺盛的乡镇干部退出现职,而一大批学历较高的年轻人进入乡镇机关。
如何帮助这批年轻干部尽快学会做群众工作、提高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安吉县2004年起在上墅乡尝试“导师帮带制”,为首批11名30岁以下的干部选配了4名导师。
严师才能出高徒。在选配导师时,县委组织部和乡党委反复商量,最终确定3个标准:政治素质高,乡镇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口碑好。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记者在上墅乡与几位导师接触时,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长期担任乡领导职务,有20多年农村工作经历,阅历广、作风实、群众工作经验非常丰富。被称为“农村百事通”的宣孔武,当过生产队长、企业厂长、乡工办主任,曾任三届常务副乡长。导师李田梅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当过计生干部、妇联主任、副乡长。
而11名“徒弟”则是30岁以下、乡镇工作经验少的“小年轻”。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学历高而阅历浅,有知识而缺胆识,有理念而少经验,存着在对农村情况不熟悉,作风不够实,群众工作方法简单等不足。
帮带的内容,包括对农村政策的掌握和实际运用、基本的农业技能和对农民的贴身服务、矛盾调处的方法等。
为不使帮带制流于形式,各乡镇党委在督促机制上动了不少脑筋。如上墅乡要求导师们在开展重要工作协调、处置突发事件时,都要把“徒弟”带在身边。递铺镇要求师徒每周谈一次心,每月导师要到“徒弟”的联系点回访一次。同时,全县15个乡镇还把帮带效果列入机关考评,每半年师徒要进行一次背靠背的评议。
贴身帮带让小年轻大开眼界
师傅带进门,修行靠自身。但如何带却大有讲究。导师们进村入户调处纠纷时,“徒弟”跟在身边,边做边教,边点边评,这种案例式帮带法让不少年轻干部上手很快。
张林有一次因为土地整理与西坞村一村民谈僵了,双方不欢而散。第二次,导师黄宣富带着张林来到村民家中,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这位村民拿出一包香烟想分,但犹豫了一下,就自己点上。老黄顺手抢过一支笑着说:“怎么抽独烟啊”?村民愣了:“黄乡长,你也抽?”双方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老黄顺势进行耐心的政策引导,村民心里的疙瘩很快解开了。
一支烟解决一个难题。返回的路上,老黄点拨张林:做农民的工作,不能一进门就讲大道理,要先与农民亲近了,农民才买你的账。
老乡干倪林年第一次下村就告诉“徒弟”:和农民打交道,如果光想着自己是干部,“官气”会不自觉地冒上来。
浑身上下浸润着乡土气息的老乡干们,长期积累下来的做农村工作的方法和经验,特别是他们对农民的那份感情,正是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最需要的,也是年轻干部所缺乏的。帮带制除了让年轻干部从老乡干身上学到做群众工作的“真经”,也让他们学到了老乡干们扑下身子干在农村、心里装着群众的精神和作风。
上墅乡文化站副站长叶茂荣对记者说,老乡干说话农民听,不是因为有多大的权力,而是他们身上的亲和力。你想,东家叫什么名字,西家有几个孩子,他们都了如指掌。如此熟悉农民,在处理问题时,才会因人因事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2005年上半年,罗村土地整理时要迁坟。一户农民的迁坟路线要经过另一户门口,那户人家以“不吉利”为由,死活不同意。黄宣富来到这户人家,不讲大道理,只聊风俗、聊乡情、聊迁坟户的难处。最后这户农民提了个条件,过可以,但要在我家门前挂一条5尺长的红绸。黄宣富一口答应了,说,这红绸钱,我们出。
“徒弟们”事后不解地问,这种条件你怎么会答应?黄宣富说,我们要学会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只要要求不过分,不违反政策和原则,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为什么就不允许呢?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件事对年轻同志触动很大,农村情况千变万化,老同志做群众工作灵活多样,既把握好政策界限,又不僵化死板;既富有人情味,又能秉公办事,让人佩服。
受益的不仅是“徒弟”
“姜真是老的辣。”递铺镇综治办主任叶鸣钢说,以前总认为老同志思想陈旧,自从跟上导师后,发现他们做群众工作真有一套,不佩服不行。
而在师傅毛国喜眼中,叶鸣钢以前性子急,三言两语易激怒对方,经过帮带,现在与群众打交道的方法更灵活了,学会了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最近他负责处理9起突发事件,件件都很到位。
导师帮带制实施一年多来,年轻干部对农民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应对基层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提高。2004年以来,在土地整理、村庄整治和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全县121名年轻干部都成了中坚力量。
帮带制也让老乡干们受益不少。递铺镇的导师陈永安原来曾任镇人大主席,他告诉记者,退下来后,有一种“不在其位、不操闲心”的想法,镇里从30多位老同志里挑选8位当导师,自己有荣誉感,更有压力。身为导师,如果带不好年轻人的话,问心有愧,也有负组织的重托。因此,这批“师傅”努力充电、认真施教、以身作则的同时,也从“徒弟”身上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理念。陈永安原来连鼠标都不会点,镇机关开展电子政务培训,“徒弟”毛军手把手教他用电脑,现在陈永安已经会上网传公文了。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沈铭权认为,通过“导师帮带制”这一载体,激活了乡镇老干部资源,挖掘培育了年轻干部资源,调动了新老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老互帮互学,合作沟通的渠道顺了,和谐高效的机关风气浓了,从而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